师者风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者风范 > 教师风采 > 正文

2022年度山东大学优秀教师——郝书翠

发布日期:2022-09-10 点击次数:

郝书翠,女,汉族,1975年出生,中共党员,哲学博士,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获评教育部“2015年度思政影响力提名人物”、山东省“2013-2014年度思政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16),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6项,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光明日报》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师德师风方面

郝书翠同志坚持思想铸魂、立德树人。她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国守法、敬业爱生、勤勤恳恳、勇于探索、乐于奉献,二十余年如一日,展现了“四有”好老师的良好精神面貌。

在个人教学工作中,她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规范与学术自由相统一。备课一丝不苟,授课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善于将政治、道德、价值教育寓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中,正确示范引领学生,富有启发性、亲和力,深受学生喜爱。她还积极开辟网络思政阵地,创办微信公众号“仁侠青春”。教学成果受到专家同行好评,师生公认她是一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

在学术研究方面,作为学术带头人,郝书翠同志表现出了显著的问题意识和强烈的现实关怀。她和团队成员一起着眼于增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进行学术研究,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学术研究,着眼于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学术研究。政治立场坚定、学术视野开阔,不仅个人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原创性学术成果并具有较强的学术潜力,而且其所带领的学术团队发展态势良好,教研、科研成果丰硕。

二、教书育人方面

1.建构“郝老师=好老师”等式。22年来,郝书翠同志始终坚守一线教学和科研岗位,辛勤耕耘,甘于奉献。对党的教育事业始终如一地充满热情和信心。她深知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她深晓教书育人浑然一体的道理,从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学生,主动、耐心与学生交流。注重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身教言传相结合,努力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努力成为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学生点赞率高、同行专家认可度高。

2.郝书翠同志自觉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提升个人能力素养;自觉对照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要求,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

3.郝书翠同志积极搭建、践行三全育人模式。埋头苦干,顽强推进教学改革。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实践基地密切合作,每年组织全校新生进刘公岛上好开学第一课,每学期组织全校性大学生思政竞赛。担任学院党委书记以来,注重教学改革经验的提炼、宣传,报道见诸求是杂志、光明网、山东新闻联播等。

4.牢记“不变的使命,流动的阵地”。自觉学习、研究、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及时回应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敏锐把握大学生思想倾向,主持微信公众号“仁侠青春”,已推送彰显大学生家国情怀及“四个自信”的原创图文消息400余篇,出版已推送作品精品集《仁侠青春》第1辑、第2辑。

三、科学研究方面

1.着眼于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学术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心得,在该领域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的子课题。围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理论意义、理论阐释力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2.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中有追求中国气派、形成中国风格的自觉。着重围绕中西文化比较的方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及其创造性转化展开学术研究。以此为基础,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3.着眼于增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进行学术研究。努力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教学研究、学术研究结合起来。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注意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在该领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山东省教改项目一项。同时,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要求有着清晰认识和高度自觉,发表相关文章多篇

四、社会服务方面

郝书翠同志始终致力于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传播。深度参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创刊工作,先后担任该刊编辑、常务副主编,在刊物定位、制度建设、强刊谋划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她曾为党政干部和社会团体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自信、新时代党建等专题。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的体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体会、《人民日报》2019年国庆前夕《宣言》系列文章学习体会、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等,曾被人民日报、山东新闻联播、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报道

五、其他方面

郝书翠同志组织协调能力突出,乐观开朗,意志坚定,多年来持续顽强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带领全院师生通过长期探索,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化为抓手,以上好贯通课堂内外的大思政课为目标,搭建起了包含课堂实践、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实践、网络思政实践在内的一套稳定的4+4教学模式,大大增强了思政教学实效。相关做法广受媒体关注,《求是》、中央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中国纪检监察报》、光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中国青年网、《山东教育》等多次进行报道,对全省乃至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示范、辐射、引领、启发意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