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者风范 > 教师风采 > 正文

2022年度山东大学优秀教师——徐峰

发布日期:2022-09-10 点击次数:

从研究生至今的近20年里,一直奋斗在齐鲁医院急诊科医教研一线,先后担任急诊科副主任、主任,成功抢救大量危重患者,2次获评“省优秀医师”。副主编、参编3部国家规划教材,主持和参与6项教改研究,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等发表教学论文,指导的学生多人获得国家、省级奖励,获评齐鲁医学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直聚焦急危重症精准防治方向进行攻关,取得高水平成果,主持国家重大项目1项、国自然4项;以通讯或一作在权威期刊Eur Heart J、Nat Commun、JAMA Cardiol等发表SCI论文34篇;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教育部一二等奖等7项;获评国家级人才称号。新冠疫情期间他忘我工作,获评抗疫先进个人,带领的团队获评“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多年来加强学科建设,实现了急诊科从默默无闻到中国医院专科排行榜全国第二的跨越式发展

师德师风方面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政治方向坚定、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秉承“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精神,每天早出晚归、废寝忘食,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育学生奋发图强,保持初心,通过“苦干+巧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学相长”等思想的传递,鼓励学生们敢想敢干,奋力攀登科技高峰。始终坚持“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心学生成长。多年来踏踏实实立足于工作岗位,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无论是在科研、教学还是医院的事务上,总是全力以赴,以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学识,诠释着为师者应有的内涵与意义

二、教书育人方面

每年承担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和实习生临床带教、教学查房的同时,参与3部国家规划教材撰写,主持和参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并以通讯作者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等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以探索更适应于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并在山东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暨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医学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20年慕课《急诊医学》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 秉承“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精神,指导研究生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山东省和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奖等。2021年获评“齐鲁医学优秀教师”,获得“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三、科学研究方面

十多年来一直聚焦于急危重心血管病这类国家重点防治病种进行攻关,开展了临床、基础和转化的全链条研究,牵头建立我国首个全国性心脏骤停队列,纳入患者超20万例,成为唯一进入国家人口健康平台的骤停数据库;撰写了我国首部心脏骤停与复苏报告,为国家卫生健康决策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发现了影响国人急危重心血管病的最常见遗传变异,国际应用血管生物学会主席哈佛大学Aikawa教授专文述评,称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该基因变异在急危重心血管病中的“双刃剑”作用;深入挖掘了该变异调控上述疾病的信号通路,为该类疾病精准防治找到了系列新靶点,被该领域国际权威斯坦福大学Rosen教授在Lancet子刊引用,称推动了东亚人个体化防治。主持课题12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1项、国自然4项;以通讯或一作在权威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IF:29.98)、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91)、JAMA Cardiology(IF:14.69)、JAMA(IF:56.27)等发表SCI论文34篇,被Nature等权威期刊引用评价;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一二等奖等7项;获评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多次受邀在斯坦福大学、欧洲急诊年会等国内外一流会议做专题报告,担任中国急危重症大会、乙醛脱氢酶2国际学术研讨会等4个重要学术会议共同主席。受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欧美权威学会 Fellow、《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委等兼职。

四、社会服务方面

牵头开展“心肺复苏培训三进工程”等系列心肺复苏培训活动。面向社会大众定期开展“生命卫士”健康公众急救技能培训,累计举办200期,共计培训1.5万人次。承办多期山东省“科学大讲堂”——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培训项目。被中国科协选定承办了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科普日山东主场分活动“礼赞共和国,‘救’在身边”心肺复苏知识进校园科普公益活动。2020年初新冠疫情到来,作为党支部书记领导急诊科疫情防控,年三十晚上连夜制定应急预案,并高标准制定各种流程规范,确保急救工作正常有序进行,一项规范获评省级标准,一项在全国推广应用。牵头举办“急诊人抗击新冠”系列线上讲座,助力全国急诊人疫情期间的急救工作,被评为抗疫先进个人。还积极针对重症新冠救治难题开展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子刊。带领的团队获评“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0年,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专家。2021年,被国家卫健委主管的全国医疗卫生行业权威报刊《健康报》评选为“优秀科普导师”

五、其他方面

先后担任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带领急诊科抢救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多次成功抢救疑难危重病例,积极将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和诊治理念应用于临床,提高了救治效率,2次获评省优秀医师。十多年里,投入大量精力推动急诊医学学科建设,牺牲大量家庭生活、个人临床和科研及出国留学的时间,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凌晨五六点在家完成学科材料撰写,八点就到急诊开始了一整天的一线值班;放弃了婚假和所有年假;多年的鼻窦炎经常头痛难忍,一直拖到工作六年后才做了手术。最终完成了大量学科建设工作,助力学科实现了从默默无闻到复旦中国医院专科排行榜全国第二的跨越式发展,做为骨干探索形成的学科发展新模式和新理念在全国获得广泛应用,为我国急危重症学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