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敬畏 知行合一
践行教育家精神
闵琪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家精神是一代代中国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积淀生成的,开辟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探索的新境界。教育家精神六个方面是一个层层递进、知信行合一的整体。身处新时代,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敬畏之心,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关键。
敬畏时代,方能坚守初心。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新技术新动能快速迭代,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日渐成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时代的发展中铸魂育人,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引领学生成才。
敬畏课堂,方能秉持恒心。教育事业是在尊重客观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将学生培养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教师的创新意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视野;教师的创新意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心中有学生,才能为学生计长远。敬畏课堂才能感染学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敬畏课堂就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敬畏课堂方能做到“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敬畏课堂要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敬畏课堂才能实现“胸怀天下、以文化人”。
敬畏知识,方能独具匠心。创新是在对学生认知规律、科学研究规律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实现创新。求是是创新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探索真理、追寻真相,只有坚持辩证思维和创新精神,才能探求真知。教学中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要求教师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勇于开拓,提高自身的科研、教研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做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自主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者。
敬畏未来,方能永葆信心。教育家精神来自于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是一代代中国教师在教育事业中不断践行的价值追求。我们身处教学一线,与时代同呼吸,与学生们共成长。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拓展了教育的空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聚焦于启智润心,着眼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加强顶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民族复兴的重任中引领学生成才。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时代,知识迭代周期越来越短,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样,要求教师要葆有创新意识,持续学习、探索认知规律、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更好适应时代变革,助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