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教育家精神山大教师谈⑩

发布时间:2024-06-27点击:



仁爱之心 师德之道


冯维明


47年前,我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从此再也没离开大学。从助教、讲师、副教授,一路晋级为教授/博导,从事一线教学长达42年,一线授课学时和教过的学生均已破万,作为特聘专任教授,至今仍奋斗在教学一线。由于教学工作出色,先后获宝钢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校十大师德标兵等称号。


长期一线教学让我感到,教师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它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


1.png


给我一个机会,给你留住希望

2010年6月的一天,从研究生院转来一份退学申请等待我签字,是我的研究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已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按常理这样的学生会带来诸多麻烦,不该犹豫,但我久久不愿落笔,我深知这一签可能毁了学生的一生、毁了他身后一个家庭的希望和众多教育者的付出,我把签字笔默默地放下。我找到学生让他把退学申请改为休学申请,我告诉他:你给我一个机会、我给你留下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学生流泪了,使劲地点了点头。但我深知,心理疾病还需用“心”去治疗,这年暑假,原计划好一家四口去外地旅游,临时带上了这位特殊成员,一块看海、一块看日落、一块在沙滩上嬉笑打闹、一块享受海鲜美味,从初始尴尬不适到最后脸上露出笑容,我感到学生在变化。回到学校后,我常常邀他到家里来聊天,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不吝赞美之词。慢慢地,学生开始正常上课,并参与我的科研项目,我带他参加学术会议,鼓励他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学术论文,其实这更重要的目的是重建学生的自信心,因为我知道,有心理疾病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自信心的缺失,用我的“药方”去医治他心理的疾病。最后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学位答辩。硕士毕业后,他的信心大增,先前的不自信已经荡然无存,在我的鼓励下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并顺利毕业。在这位学生的婚礼上,他妈妈眼睛湿润拉着我的手说:“冯老师救了孩子一命”。我兑现了我的初心:给我一个机会,给你留住希望!


2.png



一个“差生”创造的“奇迹”

每当看到因累计挂科太多处于退学边缘的学生时,都感到心痛,总想试图拉一把。我们力学专业有一名因网瘾而颓废的学生,多门功课挂科,留级后挂科有增无减,是出了名的“差生”。他已对自己失去信心,默默等待退学的命运。学生的母亲找到时任系主任的我,希望能“救救他”。我试着接近这个学生,利用课余与他畅谈,我与他一起回顾中学时代的“辉煌时刻”,重拾他的信心,期待他重新“辉煌”,学生望着他心目中的“大牌教授”如此平易近人地关心他个人问题,极为感动,表示一定戒掉网瘾,努力学习。只要在我的课上,我要求他坐在离我最近的前排,常用鼓励的眼光扫过学生,我的留意让他更有存在感,伴随着的是更加刻苦努力。但网瘾并不是这么好戒,看见电脑就难以忍受,我尝试给他一些课题让他计算机编程,每当有新的计算结果,我都给与鼓励和赞扬,他开始正视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并转而“沉迷于”科研,当科研遇到难点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我告诫他还要把本科基础知识铺垫好,把所有挂科全部重修通过,才能更好地开展科研,经过学生不懈的努力,通过所有学位课,本科顺利毕业并拿到学位,师德的力量终于把他拉了回来。之后,这名学生作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报考我的研究生,当时旁人都认为这可笑又不可思议,同事劝我婉拒,但我却给了学生鼓励的承诺。一年后,这名学生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通过研究生初试,他创造了“奇迹”。在我身边读研期间,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他比任何人都刻苦努力,在这期间他写的论文被国外航天顶级(SCI一区)期刊发表,他又创造了 “奇迹”,硕士毕业后又考取国内知名大学博士研究生,再次创造“奇迹”。看到学生取得的成就,我充满成就感,期待他创造更多的“奇迹”。


3.png


也有“失败”但没有后悔

我也有失败的经历,那是年末寒冬的一个夜晚,我的一个研究生找到我,羞涩不安地谈起自己家庭有变故,生活的很艰难,充满同情心的我也没多问,前后两次资助了他7000元,但这次我被蒙蔽了,据说这名学生加入了传销组织,让我心痛,并不是心痛钱而是心痛这个人才,数次发送上千字邮件苦口婆心地劝他回头,但都无济于事。我记得很清楚,2012年2月12日,学生给我发了最后一个邮件:“对不起,老师,感谢您还挂念着我,其实有时候我做梦都在回想读书的那段岁月,可惜后来发生了很多事,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很多事情回不去了。”从此这个学生音信杳然……。面对这次失败的挽救,我感到:“这个学生没留住,但是我尽力了,资助他我不后悔。我的师德已印记在他的身上,相信他以后会时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我更期待“或许有一天他幡然悔悟,师德的力量就会再现。”


4.png


仁爱之心 师德之道

为表彰我对本科教学做出的贡献,经山东大学推荐,我荣获宝钢优秀教师称号,随即把颁发给我的一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学院,设立了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用于帮助学院品学兼优的困难生顺利完成学业。对此事我非常低调,并要求不宣传、不举行仪式、不上新闻。我还多次以其它方式资助利用假期到贫困地区扶贫帮教的大学生,甚至不愿领取资助证书,踏踏实实做事、平平凡凡做人是我一贯奉行的原则。


我感到“师德体现在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是无数平凡不起眼的爱心积累”。师德不是高高在上或低低在下,而是交流上的平等,“让学生觉得你说的我能接受,让我感到温馨,我能听进去”,那是对学生感情和心理的尊重。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40627101829.png

冯维明,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一线基础课教学长达四十余载,主讲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6门课程,本科一线课堂教学工作学时数和所教过的学生数双双过万。主持材料力学省级线下一流课程、材料力学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省级精品课程等6项省部级课题;主编教材7部次,计200余万字,其中《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和《工程力学》获省级高校一流教材。由于教学工作出色,先后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省教学名师奖、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山东大学十大师德标兵、山东大学本科教学卓越奖;山东大学首届“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称号、三次获山东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发表教学论文6篇。任《力学与实践》编委。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大学生力学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团体和个人特等奖、一等奖13人次;应邀到国内高校做教学改革报告10余次。先后获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各一次,校线上教学比赛一等奖、首届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动力学与控制、机械振动、非线性振动。近年来致力于与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和登月计划相关的轨道动力学最优控制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发表论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