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蔡杰,福建漳州人,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儒林》学术集刊执行主编,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2023-2027),兼任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经学、宋明理学和儒家伦理学。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全球汉籍合璧工程”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出版个人专著3部、古籍整理2部(合作);在《哲学动态》《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与《道德与文明》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开设研究生课程:宋明儒学研讨与写作、中国经学导论、中国儒学史(合上);本科生课程:《宋元学案》导读(尼山学堂)、中国哲学史(强基班)。
二、主要事迹
发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40余篇。本人主要从事中国经学、宋明理学、儒家伦理学方面研究,重点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一、中国经学方面,集中在儒家经典诠释,近五年来的研究涉及《诗经》、《尚书》、三《礼》、《周易》、《春秋》三传,以及《孝经》《论语》《孟子》《学》《庸》的系统理解;
二、宋明理学方面,突出宋、元、明的历史脉络,处理天人关系、宇宙论、心性工夫论、道统论、历史观等核心问题;
三、儒家伦理学方面,以美德伦理学为核心,阐述传统儒家孝悌、仁义、爱敬等美德思想,发掘社会共同体的理论价值。
以上三个研究方向,本人近五年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包括CSSCI中文核心15篇。
另外,2024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论语通解》,该书是对《论语》进行汉译、英译以及比较注释,通过对比理雅格(James Legge)、韦利(Arthur Waley)、刘殿爵(Din Cheuk Lau)、辜鸿铭等《论语》译本,对各种翻译的优劣进行判别,同时罗举中国古代重要的《论语》诠释加以注解,能够清晰地看出中西、古今《论语》诠解的差异与特征,既有较深的学术价值,同时又有一定的通俗普及性意义。
(1)开设本科生课程:《宋元学案》导读(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中国哲学史(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强基班);
(2)开设研究生课程:宋明儒学研讨与写作、中国经学导论、中国儒学史(合上)。
(3)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指导研究生在CSSCI集刊《国学论衡》发表论文 1 篇,在AMI扩展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发表论文2篇,在普通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
(4)连续两年作为山东大学博士组、硕士组的带队老师,与全国16所重点高校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邹城研修活动。
(一)理论结合实践,儒学服务群众。本人深入基层,驻扎在曲阜市息陬镇东陬村(现已拆迁和建造为曲阜高铁站东半部分),通过多年的调研走访,最终完成《儒乡·东陬·史卷—— 一部基于生活思想的微观史》。该书于2018年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人独作,34万字。
该书是基于本人研究的儒学知识,运用于民间社会调查、实践与思考,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是一次将儒家学问予以致用的尝试,目的在于使儒学深入人民群众,为群众服务。而且,该书的撰写和出版,将有益于保留与传承山东民间的优秀文化,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与兴盛。
本人也将继续开展此项工作,组建村史调研和编纂团队,深入山东各地乡村和群众之中,为山东省各地乡村编纂村史。以此为山东民间乡村文化贡献绵薄之力,讲好中国故事。
(二)经由教育部协调,本人这半年,借调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主要工作是辅助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的招生和培养工作。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作为国家支持的新型研究生院,联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16所一流高等院校,每年招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博士生、硕士生600余名,以共建共享的方式打造研究生教育教学新模式,共同推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儒学教育高水平发展。本人的借调工作,主要是负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的招生和培养工作,包括起草、修订和制定新一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毕业答辩要求、学分换算等工作,以及全国16所共建院校2024年的专项研究生开学研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