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曹利华老师担任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助理、教学创新办主任,山东大学创新创业导师,山东高校工程训练/金工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山东省创客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创新方法专委会副主任,国际TRIZ协会认证三级专家。
个人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实践实训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比赛获奖20余次、优秀指导教师称号6次。承担《工程训练》《创新理论与技能》《创业基础》《工程创新基础与实践》等课程授课工作。
主持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8项,包括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SCI期刊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23,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通讯作者1篇,二作1篇),普刊教研论文6篇(一作3篇,通讯作者3篇);主编教材2部,参编4部,并获得3所高校采用;以第一位次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
荣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创新导师,山东大学实验室先进个人、创业基础荣誉课程优秀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优秀工作者、优秀教师提名奖、最美家庭等荣誉。荣获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山东省高校创新创业类精品微课比赛特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序号 |
时间 |
名称 |
授予单位 |
1 |
2019.12 |
优秀科技创新导师 |
山东省教育厅 |
2 |
2020.05 |
实验室先进个人 |
山东大学 |
3 |
2019.12 |
《创业基础》荣誉课程优秀教师 |
山东大学 |
4 |
2019.12 |
创新创业教育优秀工作者 |
山东大学 |
5 |
2023.09 |
山东大学优秀教师提名奖 |
山东大学 |
6 |
2023.03 |
最美家庭 |
山东大学 |
省级及以上奖励如下表:
序号 |
时间 |
名称 |
奖项 |
位次 |
1 |
2023.04 |
《创业基础》课程 |
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第1位 |
2 |
2022.03 |
“四新”背景下“一二三四+S”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
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第1位 |
3 |
2022.03 |
国家级工程训练示范中心“一二三四”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
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第2位 |
4 |
2023.02 |
创新方法实践应用 |
山东省高校创新创业类精品微课比赛特等奖 |
第1位 |
|
二、主要事迹
深耕双创教育
1.双创育人理念
坚持“以问题定导向、以需求为指引、以兴趣找起源、以能力核目标、以课程铺基础、以方法突重点、以实训来突破、以比赛大检验”的双创育人理念,项目化教学将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方法(Method)、实践(Practice)、创新(Innovation)、品德(Virtue)(简称KAMPIV)串联一体化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双创能力。牵头实施KAPIV项目、双创荣誉学分课程等多个教学内容。
2.个人授课课程
基于“立德树人、智慧学习、学科交叉、创新驱动”的定位,从知识、能力、方法、实践、创新、品德等维度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最终实现“学习双创知识、增强双创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依托创新方法实践应用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了“认知-技能-综合-创新创业”四级训练体系,分别针对不同年级阶段学生。构建了“创新方法+”为核心的双创课程群,课程包括《工程训练》《工程训练+KAPIV》《创新理论与技能》《创新方法实践应用》《创新思维与方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程能力综合创新导论》《创业基础》等,其中《创业基础》《创新方法实践应用》同步面向研究生开设。其中《创业基础》获批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截止目前累计选课6688人次。
3.课程建设成效
(1)课赛结合实施,项目驱动授课,体现高阶性。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做到“人人有项目,人人有比赛”,高水平团队选拔推荐参加高水平赛事。目前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参与的各类赛事达8项,团队累计获得各类竞赛奖项超过500项。
(2)数字化工具应用,助力项目打磨,体现创新性。针对不同类型组别,采用创业基础仿真模拟平台、创新原理小程序、TRIZ创新训练系统等不同数字化工具,辅助项目打磨。
(3)校企共建,协同育人,课程与社会真实需求结合,增加课程挑战度。与山东省创客协会签订协议,进行课程共建,利用创客协会60多家企业会员资源,征集定向课题,供学生选择,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例如,2019年山东高速集团提出“基于TRIZ 理论的泡沫铝生产工艺创新”定向课题,经材料、机械、控制学院同学组队,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推进项目,最终用1学期时间完成装置改进,成品率、生产效率均倍增。
(4)课程思政融入,德育润物无声。教学案例及授课设计运用山大创业者真实案例,将爱国精神、山大创业精神、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个人意志品质等有机融入,体现立德树人。
教学科研双提升
科学研究方面
1.教科研项目
主持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多层次多模式的高校创新方法人才培育体系建设与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石英光纤D型表面铋烯生长机理与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另外主持省部级教改立项6项,主持校级教改立项2项,参与国家级第二批新工科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教改立项4项、校级重点教改立项2项、校级一般教改立项4项;主持校级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38.74万元)、实验室软件一般项目1项,参与实验室研究及建设项目10余项,合计经费150余万元。
2.研究成果
跟随导师课题组在二维纳米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在纳米材料光电特性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发表SCI期刊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22.817。
3.教材撰写
主编教材3部,名称为《山大创业者在路上》《TRIZ的艺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高效革新:技术工人运用TRIZ创新手册》,参编4部,并获得3所高校采用。
4.专利授权
以第一位次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名称为“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防停电装置”“一种智能阳台系统”“一种车库智能节能方法及系统”“一种全自动智能化家庭水循环再利用装置、系统及方法”
科创服务社会
依托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创造学会创新工程学分会、山东省创客协会等平台,积极面向社会开展示范辐射,具体概况如下:
1.教学示范辐射
不断扩大教学的覆盖面和受益面,面向不同学科开设工程训练等各类课程。通过构建以智慧树平台为基础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工程训练课程、虚拟仿真课程等内容,实现教学资源在线共享。承担各学院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威海校区基础实习、青岛校区创新选修课、基地班实训,机械学院和材料学院实验课等。
2.服务社会方面
助力山大附属中学举办校园科技节系列活动等,面向全国开展“星光学堂 双创面对面”讲座活动,累计举办45期,在线收看人数超过10万人次。组织山东省科协“两班一团”活动。
3.竞赛组织
组织各类双创竞赛活动100余次,其中包括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山东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iCAN大赛、山东省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省级及以上活动8次,校内受益学生43961人,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577项。其中2021年度获得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