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集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集体 >> 正文

环境研究院(青岛)

2024年06月23日 01:41  点击:[]

一、集体事迹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组建于2003年11月,是学校直属的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的独立单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专业型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设有大气环境化学研究所、环境理论化学与实验研究所、环境生态学研究所、生态环境大数据院士工作站。

环境研究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师资队伍,拥有教授/研究员2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2人,有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3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王文兴、王桥)、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优青1人、国家海外优青2人、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2人。现有研究生149人,博士研究生46人,硕士研究生103人。

先后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总额1.3亿元,发表SCI论文1000余篇,获教育部二等奖、环境保护部二等奖等省部级等奖励10余项,培养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1篇、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6篇。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计划”重点建设学科,环境/生态学科2024年首次进入全球ESI前1‰。

二、主要事迹

党建引领社会服务与学术交流

环境研究院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大力实施“强院兴校”战略,近年来在社会服务和学术交流方面成绩突出。党支部宣传委员薛丽坤教授团队参与生态环境部的2020年夏季臭氧污染攻坚行动,负责山东和河南城市的臭氧污染机理分析和效果评估,2023年帮扶地区确山县空气质量排名全市第一。党员杜林教授作为潍坊市鸢都产业领军人才,与本地企业合作研发环保技术。党员戴久兰教授牵头与山东土地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土壤修复科研单位,围绕土壤污染防控和修复展开科研攻关。党员侯可勇教授的挥发性有机物在线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空气监测,助力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空气质量监测。研究院联合报送多个提案,支持“双碳”目标实现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专业支持。另外,民主党派张庆竹教授向青岛政协提交了《在陆海统筹框架下推进胶州湾生态保护和修复》提案,以支持青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组织专家团队协助山东省委统战部监督“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保护与绿色生态大廊道建设”,为多地市的污染协同防控提供专业支持,张庆竹教授荣获“全省提案和调研先进个人”荣誉。

另外,环境研究院学术交流工作成效显著。Abdelwahid Mellouki教授作为我院长期合作的特聘教授,荣获2020年度山东省人民政府“齐鲁友谊奖”,以表彰其在推动山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增进国际合作交流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薛丽坤教授与香港理工大学的郭海教授成功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地-香港联合基金项目,这将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薛丽坤教授还担任国际SCI期刊《Air Quality, Atmosphere & Healthy》的副编辑。杜林教授获得了山东大学国际部资助的国际科研合作种子基金,推动了我院国际交流。此外,环境研究院还承办了多次大型学术交流会议,如:第六届大气臭氧污染防治研讨会、第十届大气污染控制费效与达标评估暨大气霾污染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第一届“碳中和背景下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博士后交叉创新论坛等,邀请十余位院士、上百名知名专家、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参会做学术报告,提升研究院的国际影响力。同时,还邀请国际顶尖专家为我院研究生举办在线授课和学术讲座,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和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为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


学科建设与人才引育成显著

积极推动学科交叉与“大数据+”新工科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学科方向初见成效。人才队伍建设不断突破,近四年新增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和省部级青年人才2人。

积极推进学科创新与交叉融合发展。面向我国生态环境多要素统筹、多污染物协同、跨区域联防联控、治理体系现代化等新任务、新需求,环境研究院与计算机、信息、能源、电气等学科交叉融合,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学科方向。研发生态环境大数据获取、处理、分析与应用关键技术,与计算机学院联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工具平台,并应用于蒙阴等区域的生态环境评价。目前,分析与服务平台(一期)建设工作已经过半,获批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

积极落实“人才强校”发展战略,持续引育并举,着眼人才引进与建设工作,形成了完善的学科专业齐全、年龄搭配合理、人才层次完善、发展动力强劲的人才梯队。近四年来,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桥教授,聘任北京师范大学王国强教授(国家杰青)为我院兼职特聘教授,从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引进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张玉强教授、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全职引进海外优青李坤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引进海外优青李沁怡教授。

人才培育成效显著。研究院张庆竹教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入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第二期);杜林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胡新明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教师薛丽坤教授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青年拔尖人才;黄柳斌研究员和李延伟副教授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王新锋副教授获得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申恒青博士入选“香江学者”计划。研究院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层次不断优化。

上一条:后勤保障部 下一条: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团队(威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