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体简介
人事部(人才工作办公室)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落实党中央“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以人才强校战略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山大贡献。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以党建为引领,广泛汇聚校院、校地、校企人事人才工作合力,追求卓越、只争朝夕、全面图强,先后出台《山东大学关于深化人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山东大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40+配套改革方案,推动人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1.0、2.0,实现人才政策迭代升级,人才队伍规模素质持续提升,人才培养集聚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制度和服务保障持续优化。2018年以来,新增国家级人才387位,其中两院院士(含双聘)增加13人,现有国家级领军人才数量较2018年初实现翻番,国家“四青”人才是2018年的4倍,学校支持期内的齐鲁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学者已达1000余位,齐鲁青年学者中有301位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占比超60%,全校上下人人爱才敬才、人人竞相成才,人才引领学校事业发展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效能集中显现。
二、主要事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领域和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四个面向”,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7位领导班子成员带领31位工作人员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向深向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强化机关作风建设,部门全体党员干部深刻感悟思想伟力、奋力抢抓历史机遇、勇于直面困难挑战、砥砺凝聚奋进力量,敢闯敢干、攻坚克难,书写出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新篇章,高质量回答了“教育强国,山大何为”的时代命题。
(一)坚持党建引领,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抓纲举要,凝心铸魂。支部牢牢抓住思想理论武装这个重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在全面“学”与深入“悟”中锤炼党性修养。坚持赋能生效,推动发展。持续发挥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实效,聚焦主责主线,用“金钥匙”破解人事人才工作难题,将支部建设与业务提升有机结合,推动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人事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示范引领,激发活力。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守正创新,全面激发部门工作人员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砥砺奋进的工作热情。
(二)加强班子建设,以上率下打造强有力战斗堡垒
信念过硬、团结有力。强化政治引领,高度重视“政治三力”建设,始终忠于党的信仰、忠于党的事业,在党的理论学习领悟和人事人才工作实践中持续提升政治定力。求真务实、担当作为。以身作则,大事敢拼、难事敢冲、新事敢闯,带领全体成员在人才强校战略实施中真抓实干,自2019年学校中层领导班子考核以来,测评成绩连年列窗口部门第一名。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坚持发扬优良作风,规范落实民主集中制,推动同志关系清清爽爽、上下级关系规规矩矩,持续涵养巩固部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体谋划、一体发展。一校三地班子成员协同联动,树全局、顾大局,一体制定队伍建设规划,一体议事决策,一体考核测评,定期交流研讨,聚智汇力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
(三)提升治理水平,以现代化制度体系支撑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精神,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对人事人才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梳理,革旧立新,构建和完善了从编制岗位管理、人才引进、人员聘用、教职工能力提升、多元考核评价到收入分配制度等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性的人事人才制度体系,推动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的科学化和现代化。2018年以来,先后出台《山东大学关于深化人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山东大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40+配套改革方案及10+规范性工作制度,废止文件70+件,夯实了一流大学建设的制度保障。为增强制度的操作性、实践性和精准性,定期对人事人才制度的落实情况跟踪研判,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四)勇于改革创新,以奋发作为推动事业跃进提升
一是增强硬实力,人才引育实现持续跃升。国家级人才数质齐升。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新增国家级人才三百余位, 2019年学校两位教授同时当选院士,实现近年来自主培养院士的新突破。国家级人才入选数量连年稳步提升,全校高层次人才在专任教师队伍中占比超1/5。人才引领发展效能集中显现。近年来,加强全职引进顶尖和领军人才,补充学校高端人才力量,有力推动学科更新换代、形成学术科研新高地、产出成果新亮点。人文社科领域,大师级人才持续加盟充实“山大学派”,自然科学领域,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不断引领创新突破,产出一批令人瞩目的科学创新成果,在推动学科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年人才力量储备规模持续扩大。依托齐鲁青年学者、青年学者未来计划、青年教师招聘、特别资助类博士后等形式,倾力打造青年人才品牌项目,青年人才快速集聚和成长,为学校发展储备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推进博士后分类管理,提高博士后薪酬水平,健全管理服务制度,博士后贡献率稳步提高。
二是强化内动力,队伍建设不断提档升级。构建山大特色杰出人才体系。打破常规,构建重学术水平、重学界影响力、重实际贡献的杰出人才体系,使各类人才均可得到与其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培养支持,通过体系阶梯式支持,大批教师成长为国家级人才。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破除“五唯”,完善以品德、能力、贡献为要素的分类评价机制,修订职称申报条件、聘期目标任务,推动聘期考核改革,细化考核指标体系,激发存量人才的创新活力,推动“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优化编制岗位配置模式。核定3-4年教师编制和高级岗位数一次性下达给教学科研单位统筹使用,赋予二级单位用人自主权,同时扶优、扶特、扶强、扶新,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满足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科的支持力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以知识价值为导向,改革绩效工资结构,加大绩效工资投入力度,紧密结合考核评价,将绩效工资向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倾斜,扩大基层单位分配自主权,构建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同时按照“五年三增长”的要求,稳步提升教职工收入水平。
三是增加聚合力,人事人才发展呈现新气象。首创“1+N”能力提升工作体系,推进两轮教职工能力提升计划,系统推进教师、辅导员、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等赴海外研修交流,工作实践作为典型案例在教育部网站报道。组织各类提升项目519项,推进教职工海外研修450人次,国内研修1500人次,校内能力提升30000余人次,广泛营造“四个尊重”的浓厚氛围,构建全面立体、层次分明的荣誉体系,形成人人爱才敬才、人人竞相成才的人才文化。开办线上线下师生服务大厅,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推动业务网上办、掌上办,不断提升人事人才服务效能。密切与地方政府沟通联系,积极协调拓展人才支持政策,争取校外资金、空间等资源,实现省、市、区、校“四级资源”的叠加投入,最大力度提升人才竞争力。明确各支队伍能力标准,构建起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持续推进人力资源系统二期建设,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强化档案数字化利用服务,不断提升人力资源信息化服务水平。
四是其他方面。高标准配合完成中央巡视检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扎实落实整改任务,修订出台《山东大学教学科研人员校外兼职和离岗创办企业管理办法(试行)》,全面清查教职工兼职和办企业情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配合完成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积极作为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制定人事人才一校三地一体融合发展和校院两级工作方案,创新教学科研组织机构设置,调整优化历史文化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体育学院等,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按照任务清单逐条制定工作举措,确保教师评价改革要求落实落地。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出台系列文件,选优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