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集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集体 >> 正文

软件学院学生工作团队

2024年06月21日 15:09  点击:[]

一、集体简介

软件学院学工团队共10人,包括党委副书记周广鹏,辅导员何萌、孙朋朋、邵一丹、刘学帅、姚蕊、董泽正、李凯一、丁子星、汪冰倩,负责学院2400余名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团队始终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团队信念和“体系化、制度化、品牌化、专业化”工作理念,让学生工作有思路、有条理、有特色、有温度,构建学院特色育人体系。在此努力下,学院学生工作成绩突出,团队多次荣获学生工作先进集体、红旗团委、就业先进集体、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

二、主要事迹

(一)党建引领情况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软件学院学生工作团队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聚焦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进一步推动党建与思政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深度融合,力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三全育人”工作走深走实走细,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学生工作团队坚持将理论学习摆在首位,通过完善理论学习机制、创新理论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等形式,结合工作学、带着问题学、上下贯通学,依托个人自学、集体研学、外出践学、推动联学等方式,全面提升辅导员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提升辅导员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看家本领。

(二)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坚持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院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学院学生发展中心,强化思政工作各环节的组织管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院师生共同参与的思政工作运行格局。学院学生工作团队始终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工作理念和团队信念。党委副书记周广鹏作为学生工作的总负责人,坚持从来不让任何一位辅导员独自面对危机事件和“疑难杂症”,坚持大事一起谋划、急事一起上场、难事一起解决,长期以来团队成员之间形成了有困难一起扛的默契和战斗情谊。作为领导,遇到矛盾不绕道,碰到问题不回避,承担责任不推卸,敢于当责,做攻坚克难的表率,得到了团队的信任和支持。

(三)制度建设方面

软件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三型一化”特色化软件人才为目标,聚焦学生成长成才关键方面,建设学业、心理、生涯三大工作室,坚持“五育并举”,打造铸魂、启智、强身、润心、尚行N个“山软+”育人品牌,构建具有软件学院特色的“1+3+N”三全育人体系(1个目标、三大工作室、N个育人品牌),形成好学乐学、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培养了一批富有“山大基因”、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特色化软件人才。

团队全面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文件,围绕学校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形成学院层次清晰、内容规范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工作规范,提高内部治理能力。梳理《软件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汇编》,制定完善学院学生工作规章制度30余项,包括《软件学院学生辅导员工作规范》《软件学院本科生班主任工作实施方案》《软件学院朋辈导师管理办法》等,全方位涵盖辅导员工作、学生工作内容,让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四)工作实绩方面

1.聚力立德树人,围绕“一个根本任务”,提升思想引领工作质效


一是以“大思政”铸魂,构建全环境育人体系。建机制,构建全环境育人体系。构建软件学院“一核心四线程”育人体系、“四大育人阶段”以及“五大育人工程”,形成目标明确、覆盖全员、创新发展的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体系。二是以理论武装铸魂,深化理论学习。党建带团建,依托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等,推动学生层面理论学习提档升级。三是以贯通融合铸魂,凝聚育人合力。依托专业设立研究生党支部,聘任7位教工党支部书记和部分优秀教师党员为学生党建导师,中心党支部与研究生党支部融合发展;修订完善《软件学院本科生班主任工作实施方案》,目前聘任班主任48人,实现“一班一师”,本年度共计开展班会300余次。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举办山东大学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峰会,召开专场人才对接会,到深圳、苏州等地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对接。凝聚校友育人力量,发挥生涯领路作用。举办“山软友约”校友讲坛,聘请校友导师,做好学院校友信息库建设、校友寻访、秩年校友返校活动等,以最大同心圆共筑山大梦、软件梦。

2.聚力管理服务,做好“两个结合文章”,催化思政工作全新动能

一是队伍建设与素能提升相结合,铸魂育人有位有为。“哪里需要辅导员,辅导员就在哪里”,全体辅导员冲锋在前,做到在危难急重时刻闻令而动、尽锐出战,争取不让学生因为经济、学业、心理等问题而掉队。强化学习培训,提升队伍建设的专业性。全员参加“心理辅导员”培训,7人获得“高级心理辅导员”证书。3位辅导员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示范培训班。搭建发展平台,提升队伍建设的长效性。成员主持校级辅导员重点工作室1个,校级就业工作室1个,院级工作室3个。作为典型多次在辅导员大数据赋能平台投放工作案例、在学校辅导员论坛等交流汇报相关工作。“学在山大”学业指导案例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学工系统论文比赛一等奖1项,学校心理微课大赛一等奖,主持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6项。二是制度建设与暖心服务相结合,学生管理有爱有度。制定完善学院学生工作规章制度10余项,包括《软件学院朋辈导师管理办法》《软件学院宿舍管理办法》等。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公平公正公开做好奖学金评优和典型宣传工作。在校级层面,拔尖学生培养成绩突出、喜报频传。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学院资助强基工程。本学年共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74人,为37名新生开通了“绿色通道”,助学金评审严格执行“三级评审、两级公示”,共资助174人次。强化安全教育,守好安全底线。把握关键节点,依托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网络平台等,加强出行安全、电信诈骗、心理健康、电动车安全等方面宣传教育。每周例会学习传达学校安全规定,研判安全形势和学生安全问题。加强学院宿舍安全卫生自查自纠,成效显著。

3.聚力改革创新,推动“三大育人工程”,优化学生成长资源供给

一是实施“优良学风建设”工程。学院成立“学途有你”学业指导工作室,以引导“乐学”,立足“会学”,力促“共学”为目标,整合资源、聚焦需求、完善制度、打造品牌,全方位提升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学业基础夯实工程,开展重点科目朋辈辅导和新生学业适应能力培养活动;能力拓展助跑工程,围绕竞赛、科研等问题,统筹资源、搭建平台;优良学风助推工程,打造“超级学习者计划”和“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20余项。学业困难帮扶工程,持续做好朋辈困难帮扶工作,成效显著。二是实施“心理暖心育人”工程。聚焦“山软微光”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打造点面结合、学研互补、亦师亦友、朋辈彰显的特色化心理育人体系。建立周例会对学校危机库、学院关注库学生定期判研和特殊情况请示汇报机制;建立院-级-班-寝四级联动追踪网络。设立学生心理减压虚拟仿真实验室(乐心体验馆);将谈心谈话融入山软下午茶、午餐会、随心谈中,年度谈话近5000人次;开展走进心灵20余期,覆盖全院学生4800人次,全年开展线下活动10余场。获学校心理健康宣传月优秀组织单位、朋辈心理辅导大赛三等奖等校级荣誉近10项。三是实施“全周期促就业”工程。打造“山软启航”职业发展咨询工作室,下设山软就业服务团队,分析学生就业规律,将职业教育前置。聘任浪潮集团、华天软件等16名知名企业专家担任职业发展导师,开展50余次个人生涯咨询、8次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简历面试培训、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10余次;与蔚来汽车、山大地纬等知名企业开展就业育人项目;引导学生投身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基层治理,优先重点国企、研究所、军工单位开展校招工作,点对点推介相关学生,开展选调生公考笔面试培训4次;丰富学生实习实践,做好企业招聘服务,组织校友寻访活动超100人次,访企实践活动10次,覆盖学生超过800人,在秋招、春招期间联系重点单位,提供全方位招聘服务。

上一条:人事部(人才工作办公室) 下一条:图书馆(威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