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集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集体 >> 正文

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团队(PSEO)

2024年06月21日 16:54  点击:[]

一、集体简介

团队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其中国家/省部级人才5人,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杨明获“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天池英才”特聘教授、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团队以 “思想铸魂、科研创新、产研融合”为工作理念,培育青年人才,助力国家发展。

团队将思政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获评国家一流课程2次,编著的《电力市场概论》教材被20余所高校使用,获评山东省一流教材、国家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精品教材。学生13人次获研究生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

团队面向国家“双碳”重大战略目标,以解决高比例新能源电网调度难题作为攻关方向,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1.5亿元,制定IEC首部新能源预测领域国际标准,出版专著5部,累计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

团队注重产教融合,自主研发了预测、调度、市场等产品30余个,相关成果应用于省、市电网调控中心与新能源场站,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获评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位)等10余项科技奖励,深耕山东电力市场改革一线,受省能监办、省发改委、省能源局三部门联合表彰。

二、主要事迹

党建引领树牢思想旗帜,打造思政协同育人高地

理论学习持续深化。团队以党建贯穿科研全过程,将德育深入贯穿育人全过程,通过建设工程思政案例库,将“一带一路”能源战略和“西电东送”特高压输电等国家重大工程融入团队思想理论学习,培养团队成员工程伦理和家国情怀;指导团队学生组织“红色网格里的新时代”等党性教育活动和“电力先锋”等社会志愿服务,使学生关注社会、认识国情,形成“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的实践型思政教育新方法。

校企合作不断加深。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团队以电力系统研究所党支部为坚实阵地,与超高压公司济南运维分部党总支部、国网日照供电公司调度中心党支部等开展联学共建,发挥党建引领深促校企融合,激励团队成员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研发并推广软硬件产品,在生产实践中提升团队成员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团队负责人杨明受邀参加山东电视台大型问政节目《问政山东》,为山东新能源发展建言献策,将个人发展融入社会进步,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热情与家国情怀。

育人成效多维提升。培育“继承发展、持续创新、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团队文化,制定了《团队发展规划》、《师生行为规范》等团队契约,将团队打造成具备孕育重大成果能力的优秀创新群体。团队负责人作为班主任所带的2019级卓越班获山东大学优良学风班、能网班获山东大学优秀班集体,2020级卓越班获山东大学先进班集体及优良学风班、能网班获山东大学先进团支部;所带学生孙海岩、刘毅2人入选全国“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杨东华等6人获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于一潇获“西部计划志愿者新疆伊犁州优秀志愿者”,翟鹤峰获“山东大学研究生道德风尚奖”;打造的思政案例库获山东大学优秀奖。

夯实人才培养梯队建设,打造行业尖端创新团队

人才体系纵横发展。团队秉持“人才是创新之基,创新是发展之要”的理念,凝聚骨干力量、柔性引进顶尖专家、跨学科组建攻关小组,引育并举,围绕新型电力系统运行调度问题,建设了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并重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团队核心成员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韩学山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大电力公司董事长梁军教授,省级青年人才李正烁教授,以及其他教授、副教授12人,硕博研究生80余人,团队老中青结合,人才梯队合理。联合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组建精细化气象数值模拟与低碳应用济南市重点实验室,打造跨学科柔性攻关团队,发展数值气象模拟在能源领域的新应用;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联合攻关团队,着力构建基于“鲲鹏”+“昇腾”国产计算平台的电力气象AI大模型,实现数值气象预报的高效计算与精度提升;联合许继集团、金风科技、国电南瑞组成新能源发电预测与并网控制联合科研团队。通过内外合力,为团队的创新发展创造了产学研用合作顺畅的创新联合体,保障团队科学研究的有效开展与产业转化。

人才培养争先创优。高度注重培养青年人才的教学育人与科研创新能力,团队40岁以下青年教师7人,近5年承担国家级项目18项,7人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励,2人获省部级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优秀奖,2人获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0余人次被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等重点刊物评为“优秀作者”、“优秀审稿专家”,30余人次参加国际、国内重点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分会报告。候选人团队引进海外优秀青年人才2人,就职后均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齐鲁青年学者,并获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支持。团队自主培养的学生李鹏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并获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国自然联合重点项目课题等国家级项目资助,目前留校任副研究员;冯琛获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就职省属重点高校山东科技大学,获校“菁英计划”资助;林优就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培养硕士毕业生30余人,投身国家电网等单位的工程一线,传承团队创新文化,尽职尽责取得突出成绩,3人次获省级电力行业优秀共产党员、五四先进个人、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保电先进个人等称号,23人获国网入职培训优秀学员。

数智化赋能教育教学,工程引领勇攀科技高峰

以教促研夯基赋能。团队倡导学以致用的治学与育人理念,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教育教学,将实际生产环境通过虚拟现实手段引入课堂。开发“电力市场仿真交易平台”,为本科生实践教学、研究生科研实践、社会从业人员生产分析提供了重要载体;团队负责人杨明主持建设《东北亚能源互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同时入选了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创新性提出“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获评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获评“山东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求真务实砥砺奋进。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与持续创新的能力,带领学生深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青岛地铁供电系统建设项目、军民融合国防项目等重大工程一线,培养了一批勇于担当科研重任的青年创新人才。指导研究生获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13人次,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3人;指导研究生获全国研究生数据建模竞赛一等、二等、三等奖14人次,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人次。

学术创新攻坚克难。为促进“双碳”目标实现,保障国家用能安全,杨明教授以解决高比例新能源电网运行调度难题作为攻关方向,提出了以“概率预测与鲁棒调度”为核心的电网调度决策理论与方法体系。提出多源数据融合的电力气象精细化模拟与优化预报技术,自主建设了覆盖全国的电力气象精细化数值预报中心,研发了国内首个数据共享的“能源气象科研数据服务平台”有力促进了电力与气象学科融合发展;提出了新能源发电自适应动态组合概率预测理论,突破了传统固定模型难以跟踪时变环境的局限性。率先提出了鲁棒调度与有效安全域的概念,引领了学术热潮,建立了基于有效安全域分析的电网鲁棒调度理论与方法体系,突破了新能源电网运行风险难以量化、灵活资源配置效率低的局限,被鉴定为电力系统运行调度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提出了激励相容的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理论、出清方法与高效计算技术,解决了多元目标需求下我国电力体制由计划向市场平稳过渡难题。牵头完成了“多元新型主体协同的省级电力现货市场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应用于山东省电力市场改革,参与制定《山东省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则》等规则,受省能监办、发改委、能源局联合表彰。

上一条: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学生工作党委) 下一条:东北亚学院(威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