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体简介
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守为国育贤初心,担立德树人使命,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凝聚“学在山大,快乐成长”共识,围绕教育活起来、管理严起来、服务实起来、队伍强起来,强化精准思政,细化管理服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辅导员队伍新质工作能力提升,奋力开创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事迹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提升思政育人质效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强化“政治三力”;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从严从实抓好纪检与机关作风建设,开展干部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获评“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被教育部主题教育简报作典型报道;主题党日活动入选山东省优秀主题党日活动案例,基层党组织活动立项获评学校基层党组织优秀成果一等奖。在疫情防控期间,树立统筹疫情防控、安全稳定和教育教学的“山大样板”,为抗击疫情贡献出了“山大力量”,牵头的学生工作组获评“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牵引,强化“学在山大,快乐成长”育人共识,深化“三全育人”,推进“五育并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牵头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相关成果获“山东省第九届本科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校‘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用好“开学第一课”,打造新生入学“14+”特色育人体系;打造毕业生教育体系,以“九项教育”为基础,激发爱国荣校的理想情怀。以本科生党支部负责人培训示范班为抓手,抓牢学生党建,相关成果入选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精品作品、教育部“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发挥“形势与政策”课主渠道作用,书记、校长带头讲“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引发热烈反响。丰富国防教育内容形式,加强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国防实践基地建设和军事理论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优质高效思政品牌,“成才大讲堂”“添翼工程”“诚信状”“新双心”等主题教育活动成效显著,毕业季视频、快闪、H5画像等广受好评。
二是健全体制机制,坚持以制度完善促进思政队伍建强
紧盯辅导员队伍关键变量,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1+N”制度体系,持续优化“选、育、培、用、管”全链条管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山大特色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成为全国样板;相关工作经验被教育部简报刊发、获评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充分肯定、被思政司司长魏士强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视频会上进行典型推介、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组做出“山东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高度评价。
开辟辅导员成长第四路径,完善发展体系。创新实施“三层、十二级”职业等级制度,优化职称评定,增设教授三级岗,增加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指标,实行代表性成果制度,突出工作成绩和育人成效,出台专职辅导员岗位交流管理办法,合理有序流动。
建立全方位培训体系,优化培养模式。整合海内外、校内外资源平台,注重实践锻炼,坚持团队攻关,打造辅导员工作室,引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打造标杆平台。一众优秀辅导员及团队脱颖而出,2个团队入选中青年思政骨干项目,4个项目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2人当选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4人获评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5人获得提名奖,1人获得入围奖,6人在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奖。
三是聚焦全面发展,坚持以服务优化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全面落实综合评价,完善学业发展指导体系。学生综合评价办法全面落地,“最优秀本科生”多元内涵不断丰富,学生榜样不断涌现,“榜样的力量”育人品牌,辐射全校、砥砺人心。本科学生连续六年获宝钢特等奖,并入选《人民日报》学生代表名录。设立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出台学业困难本科生帮扶工作管理办法,成立“大山乐学”朋辈学业辅导工作室,探索朋辈引领的优良学风建设模式。
围绕筑梦添翼,建设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奖助育人体系特色突出,成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风向标”和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剂”,被教育部评为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勤工助学实现资助劳育有效结合,“资助育人·全球视野”“资助育人·执笔绘青春”“资助育人·美育润心”项目助力学生成长发展。突出关怀导向,建设“七暖”暖心工程。“添翼工程”获评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做细心理健康,“多级联动”构建心理育人体系。推动形成“1+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健全“9+1”支心理育人队伍。以53个二级心理辅导站和7个“倾听小屋”建设为抓手,强化学院心理育人主力军作用,面向全校开设《朋辈心理辅导实务》精品选修课;朋辈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心理协会入选共青团中央直接联系、跟踪培养的高校心理社团。心理中心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相关工作经验被山东教育新闻网作专题报道。
细化服务举措,全面提升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全力推进学生安全工作体系建设,发挥学生安全工作组牵头单位职能。成立学生服务保障工作监督委员会,推进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与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相结合。持续推进学生趋同融合管理,民族学生、港澳台学生、国际留学生在育人机制、育人力量、育人资源上实现融合发展。着力优化学生住宿环境,依托既有资源,积极打造“一站式”社区,学生公寓真正成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