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体简介
法学院(威海)是山东大学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原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于1995年成立的法律系,于2004年发展为现在的法学院。学院坚持学科涵养、学术支撑和特色教育的办学方向,积极贯彻山东大学一校三地办学、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本科专业交叉融合与转型升级,以山大深厚文史底蕴和丰富社科能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现有教职工71名,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19名,拥有特聘教授4人,山大杰青3人。学院拥有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三个一级学科,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优势学科,以及计算法学、党内法规学、社会法学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前沿学科,学科布局为一流本科教育提供了专业支撑和涵养。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行政管理和社会工作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围绕培养一流本科生的目标和特色教育,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形成了法理学、公法学、民商法学、社会法学、国际法学、交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等高水平教学团队。
二、主要事迹
学院坚持党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推动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同向并进,以党的建设引领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化,以及学院制度和文化建设。发挥学院相关专业和学科优势,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和学院党建实践相结合,探索基层党建工作规律,以做实党支部、夯实党小组为主线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坚持高地建设、尖峰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以交叉突出特色,以特色拓展优势,助力山大法学实现学科发展A级目标;坚持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近5年来,引育山大杰青以上人才7人,引进教师12人,1人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2项。
学院坚持教育立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培养一流法科生为根本使命,以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三个全国一流专业为依托,以新文科理念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学院参与的“新文科建设理论创新与山大实践”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创党内法规与监察法学、计算法学等本科特色教育,其中计算法学特色班为校级实验班。实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深度融合,加强本科生教学团队建设和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着力于本科生特色教育和研究生优势培养。坚持以本为本,完善“1+10+X”法学课程体系,以数字化、法治化推进专业重构,强化“专业基础和学科背景、人文精神和职业伦理、社会服务和实践能力、全球视野和国际能力”修养修炼,深化“法科人才培养、涉外法科人才培养、复合法科人才培养”创新创造,牢固树立一流法科人才培养优势,努力造就“就业竞争最强实力、学业深造最大潜力、知行合一最具创造力”的一流法科生。
创新学工体系和群团工作机制方式,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发挥班主任学业就业指导作用,形成“辅导员+班主任”横纵交织、协同一致的学生工作网络。贯彻全员育人方针,加强课程思政,重视学科竞赛,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育才效能。瞄准涉外法治工作实际需要,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式,以国际性专业赛事为依托,助力法苑学子在“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比赛、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中脱颖而出,近五年获国际级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17项。着眼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紧追前沿理论实践更新,对标全国创新创业、学术科研竞赛,搭建五四青年科学报告会、青年创新论坛等优质项目孵化平台,于“挑战杯”“互联网+”“节能减排”等赛事中斩获佳绩,近五年获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奖项23项。引导支持毕业生立足“四个服务”,近三年赴西部地区、参加各级各类基层项目、到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就业20余人,学院获“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就业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