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体简介
高等医学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12月,为山东大学校级直属独立建制的科研机构,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布局新兴学科,从而形成原始创新策源地,重大成果产出地。
作为山东大学开放运行的“学术特区”,高等医学研究院聚力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至2023年底,共计发表近150篇高水平论文,其中包括7篇Nature、2篇Cell(1篇封面文章)、1篇Science封面文章,近20篇大子刊(Nature Metabolism、Nat Chem Biol.、Nature Cell Biology、Cell Metabolish等)。嗅觉感知分子机制的研究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培育新基石研究员1人,获批国家级项目30余项,包括自然重点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获批各类型专利22项。
作为科研人员的“学术乐土”,高等医学研究院以严谨活泼的科研环境、前沿领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理念、高端精密的仪器设备、专业精干的技术队伍为基础,高等医学研究院致力高端人才引进和高端青年人才培育,持续打造医学共享人才“蓄水池”。研究院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6人、泰山特聘等省级人才9人,山东大学杰出人才体系19人,山东大学高层次人才35人。现设有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研究院高层次人才引进进程持续推进,稳步提升,正在逐步形成“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人才”的科研运行和发展机制。
作为医学基础研究的“共享平台”,在学校和齐鲁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高等医学研究院设有校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转化医学共享平台。目前,平台已初步建成以显微表征中心、流式分析中心、分子影像/行为学中心和多因子检测中心为主体的大型仪器和技术共享平台,全方位、高质量地为全校和教学医院、校外科研院所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
高等医学研究院将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破解卡脖子难题,聚焦全合成生物学和主动药物干预、极端环境生理学和药理学、智能化超级免疫细胞应对耐药性挑战、人机接口与生物智造、中医药效毒整合与创新转化等五个研究方向,推动实现一批重要学科由高原向高峰的跃升,全面助力山东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二、主要事迹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加强思想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传递青年正能量,高等医学研究院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确定了2024年以“拔尖引领、青年力量”为党建主题开展系列党建活动,旨在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1.抓好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建+”凝聚力。高研院党支部积极实施党建引领,开展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党群联系工作机制,积极为高研院发展凝精聚神,形成工作合力,做到在活动中开展业务,在业务工作中锤炼政治意识,发扬合作精神。每月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增加党组织凝聚力。高等医学研究院党支部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原原本本的学,通过答题等方式切实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等医学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2.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组织建设,壮大党员队伍。本着“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格履行程序,本年度有2名预备党员转正、吸收2名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同意4名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
3.突出抓好作风建设,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建设。一是加大了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力度,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二是积极学习贯彻党内法规,结合“三会一课”等活动形式,开展知法懂法的学习教育活动;三是组织开展廉政主题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自警自省意识。
4.加强党建+心理建设的探索。高校心理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心理育人质量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加深我院师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邀请齐鲁医院杨乐金老师做心理讲座,对有效提升我院导师心理认知水平起到重要作用,增强了心理育人实效性,为进一步推动我院师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有效助力。
领导班子建设事关学院的发展与稳定。为推进工作规范化,加强工作统筹,强化责任落实,提高工作效率,高研院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及中心工作,充分调动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周例会工作制度。会上,领导班子成员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并提出本周工作计划,孙院长就本周及近期工作重点进行安排、任务落实到人。会后及时将例会情况进行梳理,做好会议纪要。通过召开工作例会,既强化了工作的统筹谋划,也增强了大家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1.膜受体与药物靶点-新基石科学实验室正式揭牌。“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2023年10月,山东大学孙金鹏教授入选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成为山东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目前唯一入选科学家。近日,山东大学首个“新基石科学实验室(New Cornerstone Science Laboratory)”正式揭牌。新基石科学实验室是新基石研究员的科研支持平台。借助该平台,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将定期举办系列高水平的跨学科学术会议,推动跨学科、跨地域的科学交流与合作,形成鼓励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
2.科研成果显著。
2023年,高研院作为通讯单位发表SCI文章58篇,其中CNS文章4篇,Nature大子刊2篇,孙金鹏院长团队在Science(×1)、Nature (×2)、Cell(×1)发表论文。获批各类科研项目2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包括高等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彭军教授为负责人、郭璐璐研究员为主要参与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经费1000万元,孙金鹏教授为负责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经费200万元。
3.稳步推进人才引育
2023年孙金鹏教授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和“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入选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培育国家级青年人才1名,山东省杰青1人,山东省优青2人、泰山学者计划3人,引进高层次人才2人。
4.聚力学科建设,搭建大平台
2023年,初步建立5个优势重点学科团队,整合齐鲁医学相关领域精干力量,建成由学科负责人带队,中青年教授组队的优势学科队伍,分别为全合成生物学和主动药物干预、极端环境生理学和药理学、智能化超级免疫细胞应对耐药性挑战、人机接口与生物智造、中医药效毒整合与创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