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体简介
为培养金融数学领域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推动金融数学学科发展,在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东大学于1997年设立了彭实戈教授领衔的金融高级人才培养基地,这是金融研究院的前身。2008年在中泰证券(原齐鲁证券)的大力支持下,金融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彭实戈院士任首任院长,现任院长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陈增敬。
研究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统筹做到党建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双发展,全面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和研究院高质量发展。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金融研究院以“国家需求为纲领、原创性成果为基石、应用转化为驱动、学科交叉为脉络”,致力于培养“厚基础、重创新、善应用”的高端复合型金融与统计人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通过强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风师德理念,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由山东大学牵头,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成立“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十五校联盟,培养金融与统计专业人才。
研究院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勇担科研攻关项目,科研成果专化被央视《新闻联播》播报,在非线性期望、金融数学与随机控制等领域一直处在国际领先的地位,形成了一支由院士1名、国家高层次人才3名、杰青3名等为核心的、学术造诣深、富有创新精神的科研队伍,被国际上赞誉为金融数学领域的“山大学派”。在金融数学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重要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主要事迹
金融研究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确立了“党政同心谋宏篇,党建引领布大局,聚焦学术创伟业”的发展理念。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院全过程,用好“金钥匙”,把牢政治方向,凝聚广大师生,着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注重学科汇聚交叉融合催化与引领,以数学A+学科为依托,借力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教育部非线性期望前沿学科中心等高水平平台,推动学科汇聚交叉融合,科研成果专化被央视《新闻联播》播报。
加减乘除特色工作做法
围绕“问题树”思维,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主题教育学习,将教学与科研、管理与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研究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加减乘除工作法”。
教育管理做“加法”:修订《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应用统计专业实践考核细则》等文件,强化学生培养机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培养课程体系更加系统深入。
师生距离做“减法”:研究院注重强化服务功能,缩减与师生的距离,为师生贴心服务,更好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制定《金融研究院人才项目和学术活动相关工作标准》,统一研究院教师职责外服务性质工作报酬发放标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党建业务融合做“乘法”:推进“主题教育+师德”,完善《研究院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依托“丹心养师德 韶华育桃李”师德工作坊,通过强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风师德理念,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同时拓宽对新进教职工特别是引进的海外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现的客观准确的了解渠道,采取相应的审核措施,严把新进教师思想关。建立党政齐抓共管、教师自我约束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格局。
自我约束做“除法”:研究院坚持开展好主题教育学习,坚持对标对表,持续抓好整改落实,完善研究院领导班子议事制度,提高领导班子决策效率,保证决策民主科学。同时,积极学习其他高校相关经验,根据实际打造学科发展新模式。
学科发展势头强劲
研究院进一步加大高水平学科平台的建设和推动力度,打造学科汇聚交叉融合的学科平台模式。顺利完成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和应用统计学位点评估,2022和2023年数学学科再次被软科排名为数学前2%,并稳步推进双“一流”二期建设和 “首批学科培优计划”。2021年获批了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统计学;《新文科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体现了研究院长期以来加强新文科建设与改革的良好成效。
研究院申请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教育部“非线性期望前沿科学中心”于2021年在青岛揭牌。以金融研究院为主要依托单位的“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也于2020年举办了揭牌仪式。金融研究院依托两个中心,以国家和地方金融科技领域的重大需求为导向、解决金融行业产业中的“卡脖子”问题,增强我国在金融国际标准式制定方面的话语权,推动一大批原创成果的应用。山东省“金融风险重点实验室”自2020年通过省科技厅的认证后,根据国家防范和化解金融重大风险的需求,积极开展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金融风险的计量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建立了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定量分析和计算创新引智基地等平台,为研究院进一步申请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秉承“产学融通”的思想,组织建立山东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加强了山东省内数学界和工业企业界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解决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面临的各种数学问题、促进了应用数学研究与教育的发展。金融研究院依托山东省大数据研究会申报成功国家工信部“大数据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与教育部应用统计专硕教指委合作,筹建“金融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积极打造我国能与国外CFA证书相媲美的职业技能证书体系,为中国赢得金融行业话语权做贡献。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2021年11月成立山东省教育系统首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陈增敬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依托金融研究院,充分发挥数学和统计学科优势和人才团队优势,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通过“传帮带”,放大劳模品牌效应,培养造就一支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教学科研人才队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教育强省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工作室2023年获评全国示范性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
引进莫斯科大学Vladimir V.Ulyanov、香港大学姚建峰等六位国内外著名教授担任研究院兼职教授;引进海外优青史成春教授;胡明尚、杨淑振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冯新伟、何勇入选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
持续提高教研教学活动,新增两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累计三项),新增一个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一个山东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充分挖掘与海内外高层次学者的交流,举办百余场学术会议和报告。每年组织举办“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暑期学校,形成了十五所高校联盟,来自十五所著名高校的100多名研究生参加暑期学校的学习。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国内金融数学方向高校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极大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三全育人成效显著,学生荣获校级以上荣誉奖项百余项,江鼎、陈攀、胡玉汶等分别在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第三届华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佳绩,获得国家级奖励;就业率超过95%,就业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