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集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集体 >> 正文

重症医学科(齐鲁医院)

2024年06月21日 14:35  点击:[]

一、集体简介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创立于1991年,是国家卫健委专项资助成立的第一批11所卫健委直属院校附属医院ICU之一,也是山东省成立最早的ICU,开创了山东省重症医学从无到有的历史。作为国内技术水平领先的综合危重症救治中心,年收治大量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居于全国前列,并在重症领域率先开展多项创新诊疗技术。科室高举党建旗帜,担负国家重大突发应急救援和医疗扶贫工作,将大爱播撒全国各地和祖国边疆,先后参加了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新疆疏勒、新疆头屯河、陕西清涧、重庆武隆、上海徐汇、山东威海、莒县、德城区等医院开展医疗援助或扶贫。获批卫生部批准为首批重症医学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首批国家重症医学住培基地、专培基地,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山东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科室承担本、研课程4项,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20余项。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休克协会主席奖、美国心脏病协会BCVS青年研究奖各1项,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青年研究奖4项,山东省重症青年研究奖2项,山东省重症青年科学家奖8人。科室现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齐鲁卫生与健康人才”2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40余项,发表高影响力SCI学术论文80余篇。

二、主要事迹

擎党建旗帜谋突破,大爱播撒祖国边疆

重症医学科高举党建旗帜,助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科室现有职工189人,其中中国共产党员47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高知党员22人,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团队。在医院党委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实现了医、教、研学全方位发展和突破,集体先后荣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山东省“巾帼文明岗”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并成为辐射全国、技术水平领先的综合危重症救治中心。

在党建引领下,科室担负国家突发应急救援和医疗扶贫工作,先后参加了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抗击甲流、黄岛爆炸、平邑矿难、抗击新冠疫情(武汉、黄冈、上海、日照、威海、新疆)、德州车祸等大量应急事件的紧急救助和帮扶,大量业务骨干前往新疆疏勒、陕西清涧、重庆武隆开展医疗扶贫。

新冠疫情期间,科室共计有六批医疗队伍,投身湖北、上海、新疆及山东等6个地市的新冠肺炎抗疫一线,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齐鲁时代楷模、湖北省最美逆行者,山东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奖励。援助湖北期间,作为骨干力量建立新冠ICU病区,为降低患者病死率贡献重要力量;创新性开展高流量俯卧位治疗多项新技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为危重症患者救治赢得时间。2022年,由我科室骨干成员作为队长,带领36人组成的医护院感团队,赴上海市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共完成核酸采集近3万人次,累计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455人,多人获评“方舱之星”、“齐鲁医院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等荣誉。多次作为领队,带领山东省卫健委专家团队赴山东威海、日照等病毒肆虐的前线,救治重症患者、改进流程、打造团队,普及职业防护知识和诊疗经验,有力保证了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

5年持续躬耕不辍,造血式帮扶国家级贫困县——陕西清涧县人民医院,通过手把手传、帮、带,打造该县唯一一家规范ICU,呼吸机、高流量氧疗、深静脉穿刺、CRRT等数十项新技术从不懂到熟练运用。大幅提升重症专科诊疗能力,有力构筑黄河流域革命老区人民生命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持续4年造血式援助新疆疏勒县人民医院、头屯河医院等多家基层医院,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传授到受援医院,优化医疗和护理质控,建立多个ICU病房,指导危重病人救治;培训全院人员应急突发能力,指导规范危重病抢救协作流程;建立新职工培训手册,充实新职工培训方案和内容;义诊足迹几乎走遍了援助县域各个乡镇。多次被评为“优秀援疆医务工作者”。

持续近2年援助赴重庆市武隆区人民医院,挂职重症医学科主任,带领武隆区医院建立了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建立了血液净化、呼吸支持、中毒抢救、中暑抢救等多个操作规范;建立了当地医院首例“教科书式标准化诊疗”医疗文书范本;开展了当地医院首例规范的教学查房;构建了病历自检和互查制度;指导科研立项2项,荣获 “重庆市武隆区重症医学终身荣誉专家”“鲁渝健康扶贫协作优秀支医专家”等荣誉。

淬炼医术谋学科特色,辐射全国力创多项第一

重症医学科牢固树立立足本院、辐射全省、国内知名的学科定位,在医疗实践和学科建设中担负起“内外兼修、外向为主”发展的重任,做好基层医院的“接盘手”和危重患者的“守门人”。每年收治患者1600余人,其中外院转诊、急诊病人占比55%,病例组合指数(CMI)远超同阶,转诊至当地医院占比超过50%。

在全省乃至全国重症医学界率先开展多项诊疗技术:心脏再同步治疗、电阻抗成像、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重症超声、持续血液净化、主动脉球囊反搏、能量代谢车等。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更是全国领先,ECMO团队陆空转运于一体,其中地面转运达到8000公里,救治数量全省最多,成功实施全国ECMO成功救治BMI最大患者、全省第一例院内心搏骤停(按压2万余次)、全省第一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成功抢救,创造诸多生命奇迹。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规范化的科室管理,细心负责的护理队伍及多学科MDT团队协作,使收治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达到80%以上,使本来极为危重的患者也能获得新生,并多次获得医院危重病例抢救成功奖及全国重症救治病例比赛总冠军。

体外膜氧合(ECMO)是重症医学中最高风险难度的技术,是学科优先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专业技术。2011年开始ECMO临床应用,2015年成立山东省第一支专业化ECMO团队,在院际转运、高危病人ECMO应用等方面屡开全省、全国先河,“春节医生抱着ECMO机器坐绿皮火车去救人”、“VV-ECMO成功救治中国最大BMI超级肥胖患者”、“最难ECMO模式危重孕产妇春节‘过关’”等典型病例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赞誉。结合学科定位特点,坚持全面发展,学科培养了一大批召之即来、来则能战ECMO专业人员。是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委会第一批ECMO培训基地、也是山东省卫健委的第一批ECMO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为省内外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

2024年4月7日,牵头成立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重症医学专科联盟(齐鲁重症联盟),继续搭建高水平医学教育与交流平台,不断规范化诊疗模式,提高区域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推广重症领域诊疗技术与经验,持续提升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水平。目前已涵盖省内外96家医疗机构,覆盖山东、浙江、天津、陕西、新疆等多个省份,汇聚了重症医学领域的优势资源,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贡献齐鲁力量。

科技创新夯实基石,人才储备厚积薄发

科室现有重症医学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6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人才2人。承担山东大学本科、研究生及护理学院的危重症课程教学,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20余项。科室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18年挂牌首批国家重症医学专科培训基地。承担山东大学本科、研究生及护理学院的危重症课程教学,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20余项。20余人赴美国、加拿大等地研修学习,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先后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美国心脏病协会BCVS青年研究奖1项,国际休克协会主席奖1项,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青年研究奖4项,山东省重症医学青年研究奖2项,山东省重症医学青年科学家奖8人。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3项,其他省部级各类课题20余项。发表J Infect、Emerg Infect Dis、Nature Communications、Int J Infect Dis、Chest、Hypertension等高影响力SCI学术论文80余篇。先后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美国心脏病协会BCVS青年研究奖1项,国际休克协会Presidential Travel Award奖1项,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青年研究奖4项,“山东青年五四奖章”1项,山东省重症医学青年研究奖2项,山东省重症医学青年科学家奖8人。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实现4项成果转化,转化金额达100余万元。2022年度科学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全省第1位。2023年公布的全国重症医学最具学术影响力学者排名和重症领域高价值论文TOP 50,科室人员排名和高影响科研成果数量均位于全省第1。

上一条:中泰证券金融研究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