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体简介
山大二院生殖医学自2021年11月完成学科重组,成立新科室以来,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生殖中心,将原不足万人的年门诊量扩增至5.6万,辅助生殖周期量列全省前5(共38家),达全国大型生殖中心水平,辅助生殖成功率达全国领先水平。作为新创建科室,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团队成绩突出,获批山东省医药卫生女性生殖与子代健康重点实验室(2024)、全国出生缺陷联盟理事单位(2023)、山东省生殖健康临床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2023)和年度医院十佳科室(2023)。
坚持以医为本,团队由陈子江院士领军,共有全职人员共25人,业务水平精湛,团队大力开展新技术,主要包括试管婴儿、生育力保存等,临床业务量从零起步,迅速跻身至国内前30%,病源范围覆盖新疆、西藏等全国23 个省级行政区。开拓以患者中心的“智慧医疗”模式,团队利用融媒体网络平台向全社会群体科普宣贯1万余次,全网关注量111.8万余人,切实促进了标准化诊疗,为提高全民生殖健康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科研创新,建立了辅助生殖子代健康领军创新团队,团队成员拥有优秀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在国际顶尖和优秀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参与和推动了领域内多项指南和共识的制定。团队成员还主持20余项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荣获山东省首届青年科技奖等,部分成果及专利已经实现产业化或应用于临床实践,显著提升了辅助生殖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
坚持立德树人,作为山东大学妇产科学临床学系副主任团队,积极推动新医科教改活动,得到山东大学教改立项支持,教学成果荣获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校赛一等奖等,团队成员入选院级卓越医师培养计划、获院级优秀教案三等奖、全英文授课比赛三等奖等。
二、主要事迹
山大二院生殖临床团队由陈子江院士领军,崔琳琳教授任科室主任,团队有长江学者1人和国家四青人才3人,充分保障了医疗的领军实力。全科现有医师11人、护理8人、医技6人,以最精简的团队构成迅速开展业务,支撑了国家大型生殖中心的临床业务量,实现了医教研的全面发展。
(一)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科室建设
坚持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用党建凝聚团队、克服困难、引领科室业务高质量发展。强化政治引领,持续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支部开展“三会一课”,牢牢抓住思想理论武装这个武器,教育党员干部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将科室的党建学习和业务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升。
坚持不畏困难、团结发展的建科思路。科室成立之初,没有试管婴儿资质,原有人员技术数量不足、技术水平不够,业务面积达不到开展常规辅助生殖技术的最低标准等困难,并且刚完成重组就遭遇疫情影响最紧迫时期。但是科室上下团结一致,先通过学习讨论统一思想,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全体严格执行,用攻坚克难的无畏精神,实事求是的发展态度,在建科之初先定规章再办事,制定了完善的业务流程和科室管理办法,先后制定了岗位分级、绩效考核、医疗安全等制度,完善了法规制度,让科室有规可依。针对既往业务单一、管理模糊导致的积极性受阻、工作方向不明朗问题,通过岗位分级制度按技术难易度及资质条件进行了定岗分责,明确一级至三级操作至最终主诊的授权规则及考核标准,并与绩效直接挂钩,在绩效考核制度中增加标化工作量及系数法则,明确具体奖惩措施,显著提升团队成员积极性,2年内助力原有成员晋升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对复杂事件发扬民主集中制,形成了既讲集中又讲民主,既讲团结又讲竞争的科室发展局面。
坚持讲奉献、顾大局的模范精神。建科3年间,正处在全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关头,发热门诊、发热病房、呼吸科、心内科等病区人员严重不足,李丽、曹敏敏、王文婷等党员们主动报名参加ICU、急诊等临床工作,并积极承担任务最重、工作时间最长的岗位,每一名党员都在抗疫一线亮身份、见行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其它同志也共同坚守岗位,24小时驻院持续进行辅助生殖医疗服务,践行了党员的初心使命,使本中心成为2022年全省唯一获批试运行试管婴儿技术的生殖中心。
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廉政学习教育。在科室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完善的《绩效奖励分配制度》,科室全体成员签订了辅助生殖依法执业的责任书,教育科室全体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各项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和工作纪律,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坚决杜绝规范之外的医疗行为。对于医疗投诉情况,及时查明因果,对于科室存在的过失等行为及时纠错,并在科室学习会上及时通报,将“点上的错误”变成“面上的经验”,发挥好警示提醒作用。
(二)以跃升式临床业务发展擦亮“齐鲁品牌”
科室始终以为患者大众提供最优质医疗服务为最高目标,迅速完成医疗梯队组建、技术资质申请、诊疗流程构建等建科目标。以最精简的高层次人才梯队,最短的时间跃升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大型生殖中心,为数千家庭带来新的生命,病源范围覆盖新疆、西藏等全国23 个省级行政区,辅助生殖成功率达全国领先水平。
坚持以推进医疗新技术应用提升诊疗水平。生殖医学科大力开展新技术,主要包括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生育力保存等。临床业务量从零起步,跻身至国内前30%,年门诊量从不足万人跃升至5万数量级,病源范围从山东扩展至全国23 个省级行政区。作为全省“最年轻”的生殖中心,辅助生殖周期量已达全省前5(全省共38家),成功率高于全省平均线,达到国家大型生殖中心规模,直接为数千家庭带来了新的生命。同时,开设我院唯一的院士门诊,并常规化开诊,大幅提升在全国范围的临床影响力,开创生育力保护新技术模型并在院内首次应用,打造多学科联动的交叉运作模式。基于地医疗发展,科室获批山东省医药卫生女性生殖与子代健康重点实验室(2024)、全国出生缺陷联盟理事单位(2023)、山东省生殖健康临床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2023)和年度医院十佳科室(2023)。
坚持以科室全民科普行动回馈公益。开发建设了互联网信息平台,结合新媒体平台增加了建立了互联网医院数据支持下的病患管理服务体系。并开拓了以患者中心、互联网医院为平台的“智慧医疗”模式,利用融媒体网络平台直接向全社会群体科普宣贯,发布科普短视频1万余条,单条播放量最多365万余次,全网关注量111.8万余人,切实促进了标准化诊疗,为提高全民生殖健康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以临床需求为引领做强教研创新团队
我国目前生育形势严峻,国家对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对生殖健康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聚焦辅助生殖健康,集结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和青年学者,组成了一个具备多元化研究方向和高度协作能力的创新团队,旨在通过多学科、多专业、多机构的交叉融合科学研究,推动生殖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并以生殖医疗发展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形成新医科教学规划,助力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
坚持以交叉融合开展临床问题攻关。科室建立了辅助生殖子代健康领军创新团队,团队在“辅助生殖子代健康”整体研究方向下形成了六个具体研究方向,涵盖了妇产科学、生殖医学、儿科医学、遗传学、流行病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合理的学科布局有效保障了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研究方向包括:辅助生殖子代远期健康研究、辅助生殖医疗产品研发及转化、减数分裂异常和精子发生障碍研究、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研究、卵巢早衰发病机制及干细胞治疗研究、生命早期健康影响因素轨迹分析。团队通过明确分工和高度协作实现整体目标,每位成员根据其专业背景和研究特长开展研究,定期分享研究进展和成果,并根据需要进行任务调整以确保团队的整体目标和方向一致;采用定期会议、联合课题、资源共享及跨学科培训等协同机制,保障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合作的高效推进。团队成员拥有卓越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在国际顶尖期刊如JAMA、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Protein & Cell等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总引用次数超过5000次,相关理论被国际同行高度评价广泛引用,参与和推动了领域内多项指南和共识的制定。团队成员还主持20余项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荣获多项国家级奖项,部分成果及专利已经实现产业化或应用于临床实践,显著提升了辅助生殖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推动了整个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进步。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新医科创新型人才。作为齐鲁医学院妇产科学临床学系副主任所在团队,完善妇产科学教研室整合重建,引进国家领军人才4人、国家四青人才4人加入第二临床医学院妇产科教学师资,目前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0余名,圆满完成临床医学五年制、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五年制和七年制、临床药学五年制妇产科学理论授课和临床实习带教。同时承担承担山东省妇产科专业住培学员的教学任务,是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点,目前拥有具有临床教学资质的规培教师6名,规培学员结业考核通过率100%。并积极推动新医科教改活动,得到山东大学教改立项1项支持,教学成果荣获第四届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赛新医科二等奖、校赛一等奖,团队成员入选院级卓越医师培养计划、获院级优秀教案三等奖、全英文授课比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