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王海华,男,汉族,197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200107-200408任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200408-201211,历任国内合作办公室校际合作科科长、服务地方科科长;201212起任国内合作办公室主任;201407起任合作发展部副部长兼国内合作办公室主任;201804起担任服务山东办公室副主任;202006起任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202201至今任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该同志主要负责学院教师和学生思政工作,政治过硬,熟悉高等教育工作和相关政策法规,理论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勇于担当,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作风优良,管理服务高效,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实绩突出,在师生中威信高。
二、主要事迹
用真心爱心服务学生发展
20级本科生张某某,山东大学自强之星。父亲尿毒症去世,母亲确诊卵巢癌,家境贫寒。他说,感恩学院领导和老师的无私帮助和不断鼓励,把我从低谷中拉出来,让我重新鼓足生活的勇气。感谢良师,如明灯指引我走出阴霾;感谢电气,是无形大手将我托向未来。回首往昔,所遇之人皆不偏不倚,让我在向远方疾驰时后顾无忧,展望未来,长久记得这众聚之光,使我在以后的道路也不再迷惘。
21级本科生胡某说,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学院领导老师始终关心、关爱、教育、指导我,使我得以茁壮成长。在此,我真诚地感谢他们对我无私的付出和帮助!我相信,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会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22级本科生南某某是一名孤儿,学院默默关心和支持该生生活和学业方面的问题。进行学费减免,提供助学金帮助,耐心指导学习,鼓励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该生说,感恩学院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大家庭的幸福,让我不断追求知识和梦想,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所学所长来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悔
三年疫情数次封校,该同志和爱人都是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义无反顾选择留校服务学生。然而,儿子面临中考独居家中,无人问津,自行生活。多少次,儿子电话中说“我害怕,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爸爸,我害怕自己在家,特别害怕黑夜!”封闭在校内的现实,除了鼓励孩子勇敢一点,还有的就是对孩子的担忧而彻夜难眠。难忘解封回到家中的时刻,看到家中凌乱的样子,还有儿子蓬乱的头发,既喜又怨的眼神。瞬间,爷俩抱头痛哭,父亲对儿子说“活着就好!”“儿子非常棒,儿子长大啦。”其实,为人父母,深感对儿子亏欠的太多,理应居家陪伴。毕竟,家中只有这一个孩子。但是,想到学校还有1200个学生,他们的家长也是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1200个家庭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山东大学,送到电气学院,这是对学校和学院莫大的信任。纵有万千不舍,纵有万千担忧,舍小家,狠心让儿子独居家中,自行面对每一个害怕的夜晚,这成为无奈和义无反顾的选择。舍小家为1200个大学生,他无怨无悔!
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该同志协助书记院长负责学院组织和教师思政工作。通过狠抓党建和师生思政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1.讲政治,抓党建。开拓创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实一线工作法,夯实基层基础。通过推进党支部两化提升,突出党支部特色建设,提升党建管理水平,强化改革创新,提高基层党支部活力,切实将师生思想统一到学院高质量发展目标上来。
2抓重点,强服务。转变思路观念,提高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紧盯学院“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少”等薄弱环节,夯实学科建设平台,打造支撑1+4学科布局的高水平实验平台。积极拓展人才引育与交流合作,与重点行业企业构建校企合作核心圈。健全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有效机制,落实师德师风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3.讲奉献,有实绩。该同志爱岗敬业,积极奉献,服务“国之大者”,以高质量党建促学院高质量发展。两年来,队伍建设获批长江1人,海外优青1人,泰山特聘1人,青年泰山、山大杰青等11人。科学研究创新高,近两年获国重项目15项,较“十三五”实现翻番,提前两年完成任期目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3项再创新高;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5年评估;获批国家能源数字化研发中心。人才培养量质提升,获批省教改项目3项、省一流教材2部;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创建省产教融合育人基地;优秀研究生生源由71%提升至85%;学生体育达标率超95%;学生就业率97%以上。深化党员教育管理,开展特色教育活动20余项,发展党员121人,培养积极分子216人。抓实基层党建责任制,成立青年教师联合会,教工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