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教育工作者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教育工作者 >> 正文

王靖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4年06月23日 01:09  点击:[]

一、个人简介

王靖鸥,中共党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环境学院机关支部宣传委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年来坚守学生工作一线,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探索“三心三度”育人理念,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坚持扎根学生群体,时刻关注学生需求,做到学生在哪里辅导员就在哪里。不断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积极参与《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实际行动提升教育质量。曾获山东大学优秀辅导员、山东大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所带学生曾荣获山东大学校长奖、山东省优秀学生、山东大学研究生道德风尚奖等,所指导的“初光”支教与环保宣讲团曾荣获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山东大学十佳志愿服务组织,所指导研究生会提名山东大学十佳研究生会。

二、主要事迹

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多年来,王靖鸥始终坚持每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用诚挚与耐心构筑起通往学生内心深处的桥梁。聚焦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成长引领,探索“三心三度”育人理念,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暖心服务有温度。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期间,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解答学生的疑惑。通过日常的、持续性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与温暖。疫情期间,坚持每天与学生电话沟通,疏导心事,每学期累计语音交流2000分钟。大四学生考研前期,带领班级骨干为所有考研学生送上温暖大礼包,温情护航学生成长。学生毕业季,坚持每天发布求职信息、帮助学生修改简历,累计发布求职信息1000条,修改简历200份。带领班级骨干、研究生会骨干开展工作经验分享会、线上帮扶、实时答疑等工作,使学生骨干工作有思路、做事有方法、心理有依靠。爱心帮助有力度“坚定信念,发现每一片叶子的闪光面”,王靖鸥关心关爱每一位同学,在所带班级学生出现学业困难、学习态度消极的情况,通过走访宿舍、走进课堂,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督促学生提高学业,与学生签订协议坚持每周打卡,帮助学生养成正常的学习观,最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找到合适的工作。付全心、诸真情,面对情绪不稳定的学生,通过倾听、引导、帮助、赞美,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做到“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初心引领有深度。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善于运用生动的“小故事”来阐述深刻的“大道理”。以年轻人关注的热门话题、社会事件、影视作品等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带领研究生党支部开展“旗帜下瞭望未来”“献礼党的二十大,绿色环保新征程”等活动,既增强了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又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学生们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多名学生在悉心指导下,找到了人生方向,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更在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形成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以青年热情深入基层教育,以青年视角建设美丽中国。王靖鸥作为环境学院“初光”支教团指导教师,带领团队展现青年担当。坚守初心,逐光而行。在美丽中国、双减政策的国家政策大背景下,成立了“初光”支教与环保宣讲团。自成立以来,共带领学生组织了8次支教活动,走访22个地区,举行4次海滩实践,30余次公益活动;制作了112条环保宣传视频,总播放量达6万人次。团队还围绕“环保宣讲、环保调研、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四大主题打造团队品牌,坚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服务范围达6省11地。团队受聘为环保教育校外辅导组织,与即墨德馨小学签约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创精彩课堂,搭建育人平台。组织团队前往青岛即墨白庙小学和双山讲堂分别进行为期21天和7天的支教活动,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做到“一天一总结,一课一教案”。28篇支教日记,112份教案,35篇新闻稿,1个总结视频。中国网、大众网、齐鲁晚报、青岛新闻网、网易青岛等知名媒体对团队进行报道,多级媒体联动,“初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看到。注重思想引领,传承文化基因;创新支教模式,用心守护未来。为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带领团队成员们致力于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小学。通过PPT、视频、现场互动等方式授课,孩子们大胆表达着自己对祖国的一腔热忱;通过观看《国家宝藏》等视频,孩子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团队联合山东大学“逐日”科普团、第十八届挑战杯国一团队,共同举行了“快乐科普进校园,科学知识入童心”主题活动,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支教队员们也在课余时间深入班级课堂,以游戏、运动等形式,及时关注孩子心理状况,做到五育融合,以体促学。奋斗是青春应有的姿态,行动是青年最好的磨砺。在指导“初光”团队期间,以真心、热心、诚心做好实践活动与环保宣讲,让生态环境的理念通过实践活动植入学生心间。团队也荣获山东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山东大学十佳社会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

亦师亦友护航青春。紧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完善学生生涯发展工作体系,举办“校友面对面”“简历面试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实施全员育人“领航”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全程化、精准化就业指导,打造学院立体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依托校友力量助力学生成长,邀请校友返校开展面对面访谈活动,邀请校友担任学生“职业发展导师”,组织“校友面对面|环境领域就业分享会”系列活动五期。实现就业信息推介精准化,从数量、质量和针对性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对就业信息的收集、分类筛选、精准推送,在学院公众号、网站开设“求职信息简报”专栏,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及时传递,2023—2024年发布就业信息简报30余篇,累计整理推送就业信息1000条。实施生涯指导“引航”计划,成立“知涯”职业发展咨询工作室,以“四二四”工作模式设置“一营一课一赛一沙龙”活动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意识唤醒,面向大一学生,组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调动学生探索职业规划道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长赋能,面向大二、研一学生群体,举办“职面未来”简历面试大赛,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养、强化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精准施策,面向大四、研三学生群体,开展就业促进月活动。设立考公、考研复试指导交流工作坊、“就业聊天室”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求职面试咨询指导。

上一条:王海华(电气工程学院) 下一条:王敏(儒学高等研究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