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王波,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学术秘书长、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合作导师。
曾先后获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济南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济南市优秀班主任、济南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著作有《每一棵树都想开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另有70多篇教育、教学文章在《当代教育科学》《中学语文》等教育刊物上发表。
多年来致力于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学校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等研究工作,主持了多项省市课题研究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主要事迹
主持基础教育集团课程建设与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近十年来,主持的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课程建设工作,主持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学术研究、教研院工作,培养并带动了一支过硬的教育科研队伍。
多年来致力于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学校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等研究工作,主持并参与集团和学校十二年一贯制课程建设与实施项目,取得了一些列成果:(1)课程方案、项目式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案例等5种;(2)涵盖19个课程组的100余种《教学指南》《学习指南》;(3)积累了大量项目式学习案例,并有部门的研究成果在《现代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有项目式学习假期作业4种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4)出版了《素养导向的项目式学习》(山东教育出版社2023年4月)、《基于学习科学的有效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23年3月)等一系列课程建设、科研成果。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在集团各校区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23年10月23-25日承担山东省“当代好课程”主题大会,面向全省600多名代表推广集团课程建设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受好评。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跨学科专委会举办的跨学科案例征集、打磨与推荐评选活动。提交的22个案例中,20个获奖,3个获一等奖,1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在集团承办的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跨学科专委会的展示交流活动中作《21世纪理想科学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汇报和《生态系统开启课》的课例展示。
近几年来主持并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8年、2012年支持、服务学校学术研究,有两项成果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0.03-11:参与山东省十三五疫情专项课题《疫情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云研修的瓶颈与突破研究》研究,已结题。
2019.07—23.10:参与山东省重点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十二年一贯制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已结题。
2022.01:参与撰写《山东大学附属中学课程方案》获山东省优秀课程方案。
2020.10在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为济南市校长培训做《基于课程育人能力提升的校本教研探索》主题报告。
同时,近几年来集团和学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集团、学校的申报山东省重大招标课题“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以“构建受欢迎学校”为价值驱动的学校自我评估与发展研究》,以及济南市综合改革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以“构建受欢迎学校”为价值驱动的学校自我评估与发展研究》。
建设集团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和对外培训课程体系。
主持对外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组织集团和学校各项专题培训,有管理干部、骨干教师、新教师入职、全员培训、人文素养研修等多种形式,并开展集团校区间交流、培训和校区间经验交流。
积极总结集团的发展经验,并提升、传播,扩展集团的影响。近几年来来,在集团内外每年主讲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究等方面的讲座20余次,培训人员几万人次,参与并共同组织对外培训和确山等地扶贫工作,对自身的发展成长和集团的建设都有较好的作用。
在多年的集团经验推广和对外培训的过程中,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研究成果,主讲的专题培训内容非常丰富,尤其是在学校课程建设、项目式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语文学科课程建设以及学校组织变革与中层领导力提升等方面。
在上述领域的研究与讲座内容均体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实践经验。他通过分享具体案例、分析教育现象、提出解决方案等方式,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同时,他也鼓励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和探索,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建设集团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和对外培训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学校管理与领导力培养、学校整体规划、课程建设与实施、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究与教育科研管理、中小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新常态教学)、中小学德育课程与班级管理、学生会与学生组织建设8大系列、84个专题、589个学时的内容,涵盖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全方位的工作,自成体系,是近几年来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可以根据培训对象的需要和特点进行分块或组合实施,实现订单式培训。
每学期组织集团和学校各项专题培训,有管理干部、骨干教师、新教师入职、全员培训、人文素养研修等多种形式,并开展集团校区间交流、培训和校区间经验交流。还积极参与国内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为教育集团的发展拓宽了视野和渠道。以2023年下半年为例,组织集团内部的培训共同培训达6000人次,集团区域提升项目中淄博经开区已进行20期培训(共完成54期)和2次跟岗;临沂平邑已进行18期培训和1次跟岗;德州庆云4期培训;天桥宝华、三十四中、河南确山、江西吉安县立中学、河南新县高级中学的培训也达2000人次。
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实践成绩突出。
作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的合作导师、济南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在语文学科课程建设和教学方面有着研究和实践,并卓有成效,在实践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近几年来,在推动语文项目式学习方面的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多次讲座和培训,向教师们深入介绍项目式学习的理念、特点和实施方法。这些讲座和培训不仅限于集团内部,还扩展到对外交流和合作中,以提升整个教育领域对项目式学习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实践项目式学习,如“撰写《亲人小传》”、“寻城记”“走进身边的民俗”等项目,以实际案例展示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激发学生们对项目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指导团队进行语文学科国家课程的项目化重构研究,将国家课程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探索语文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有效模式。这种重构旨在确保项目式学习与语文学科内容的紧密结合,避免脱节现象。
通过以上具体做法,成功推动了山大基础教育集团语文项目式学习的深入开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把这些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不断总结、反思,取得了一系列研究的成果,共有《关于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等12篇论文获国家、省、市、区级论文奖,有《书写读写人生》《论人文精神与语文教育》等50多篇论文在《当代教育科研》《山东教育》《山东教育学院学报》《中学语文》《创新教育》等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
由于语文教学方面工作突出,王波老师先后获得山东省“十佳基础教育名师”、山东省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历下区百佳教师、首批历下区“名教师”等荣誉称号。个人的成长案例入选《人民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杂志和《创新教育研究10年》《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等书籍,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