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王志鹏,2018年4月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2019年12月任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部部长。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连续6年考核优秀。
担任材料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获得全国首批、校内第一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首批、校内第一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担任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部部长,学科评估A类学科增量和总量跻身全国高校前列,超额完成A类学科翻番目标;首轮“双一流”教育部评价成效“显著”,是新增国家一流学科数量最多的四所高校之一;高质量编制龙山校区规划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科学擘画了学校发展蓝图。
二、主要事迹
推动我校学科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1.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历史性突破。组织编制《自评指标体系》、《自评简况表》和20万字《学科基础资源》调研报告,开展学科自评总结;科学制定《迎评工作方案》,系统整理评估资料、迎评素材、写实材料指南与范例、评估问题解答;全覆盖上门指导,6轮材料审核修改与资源查重协调,高质量完成48个学科评估材料填报、异议问题处理、问卷调查动员、权重调查等各项迎评工作。评估结果取得历史性突破,A类学科增量和总量跃居全国高校前列,超额完成A类学科翻番目标,我校学科建设自此由“争上游”阶段跨入“争一流”阶段。
2.“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制定《山东大学一流学科领域建设管理办法》,推动成立学科领域建设委员会,以创新机制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抢抓教育领域扩大投资机遇,大力推进仪器设备更新改造,构建现代化仪器设备体系,升级一流学科支撑条件。组织制定《预留重点学科经费配置办法》,聚焦重点学科、重点领域,协同有关部门,统筹配置学科经费、人力资源和空间资源,有效推进学科要素多位一体重点建设,一流学科建设成效明显。
组织协同各有关部门、学院,高标准完成“双一流”各年度监测数据填报工作(包括学校、4个国家一流学科和12个支撑学科数据),高质量完成“1+2”首轮“双一流”总结报告和“1+4”第二轮“双一流”中期自评报告,系统总结、充分彰显了学校和有关学科“双一流”建设成绩、成效、成果。学校首轮“双一流”教育部评价成效“显著”,新增2个国家一流学科,是新增国家一流学科数量最多的四所高校之一。
3.“一流学科培优”取得重要进展。准确把握国家“一流学科培优行动”精神,坚持“谋在不能”,反复分析论证,精准选择5个学科、7个方向作为“培优”突破点。精心编制评审材料和推介材料,持续举手自荐,锲而不舍推介宣传,高质量完成迎接现场考察任务,翁铁慧部长给予充分肯定,为学校突破一流学科培优奠定了坚实基础。
4.学科交叉融合与更新换代迈出重要步伐。组织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制定《关于推进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学科汇聚融合交叉创新实施意见》,推进学科融合创新计划,谋划建设12个一流学科领域。组织学科融合发展改革,推动微电子学院、智能创新研究院融合发展,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化学有关研究机构同化学与化工学院融合发展,考古学科研究范式变革和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研究制定国家治理研究院新的体制机制等鼓励促进学科交叉的政策机制,积极谋划推动“医学+”“信息+”“+数据”“+智能”。着力推进学科更新换代,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急需前瞻布局战略新兴学科,积极培育零磁医学、人工智能等新的学科增长点。
组织擘画学校事业发展蓝图
1.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精心组织“大学习、大研讨”活动,凝聚师生医务员工集体智慧,高质量编制《山东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组织制定《山东大学“十四五”改革发展重大任务实施方案》,明确规划实施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推动实施中层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任期目标责任书指标体系,组织新一届班子完成任期目标责任书编制和签订工作。
2.科学擘画龙山校区宏伟蓝图。着眼百年大计、世纪蓝图,紧密对接现代化强国强省建设,突出“创新”灵魂和主线,凝炼提出“全球人才高地、国家科创中心、山东发展引擎、时代文化灯塔”战略定位,谋划论证7大学科群,高水平完成龙山校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贯彻“重构式”发展的要求,系统研究提出一期空间布局的思路方案,为高质量建设龙山创新港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3.系统谋划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准确把握国家新一轮“双一流”精神,高质量编制《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谋划推进学科融合创新计划,按照“筑峰理科、弘扬人文、光大医学、做优社科、建强工科、推进交叉”的基本建设思路,分两个层次明晰12个一流学科领域,并组织编制了各领域建设方案。
4.高标准编制“两个先行先试”方案。围绕“发展支撑引领国家战略实施的高等教育”,研究提出改革思路、主攻方向和重大举措,着力强化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科学编制《山东大学深化融合发展推进“两个先行先试”试点改革方案》,有力回答“强国建设、山大何为”时代课题。
5.高质量完成党代会报告起草工作。作为学校十五次和十四次党代会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之一,积极参加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主题研究,集中大家智慧梳理提出“一、五、七、九”发展思路,执笔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七大战略”“十大任务”等主体内容,提出“双倍增”“翻两番”发展目标,为党代会胜利召开作出应有贡献。
推动材料学院党建工作迈入全国首批两个100行列
材料学院党委入选全国首批100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模具支部入选全国首批100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1.探索“3+5党建工作范式”,推进党建、业务有机融合。坚持支部设置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政治学习紧密结合业务实践、党建活动紧密结合业务工作,突出发挥党的政治统领力、理论指引力、思想凝聚力、组织战斗力和双带头人牵引力,抓党建与推改革促发展有机融合、协同推进,团结凝聚全院师生画出了学院事业发展最大的同心圆。
2.推进“六个规范”和“四项创新”,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严格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和政治理论学习、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员发展程序、党支部换届制度和党支部考核评价制度,围绕增强党支部生机活力,创新党支部设置、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创建党建工作载体、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取得了实实在在效果。制定实施《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的规定》,规范了“三会一课”记录台账,《“三会一课”记录档案》模板在全校推广,推动了“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
3.实施“十大品牌塑造项目”,打造主题党日活动品牌。编制《主题党日活动指南》,围绕中心工作确立活动主题、内容和形式。如:2019年总主题“担当作为,争创一流”,教育引导党员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精神担当建设世界一流材料学科的历史使命;3月结合月度重点工作组织开展“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争当安全工作标兵”主题党日活动,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基础上,组织安全自查整改,落实党员安全责任区,推动学院安全工作上了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