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教育工作者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教育工作者 >> 正文

刘兆军(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研究院)

2024年06月23日 00:56  点击:[]

一、个人简介

刘兆军,男,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博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创新TQ重点项目首席、1XX重点项目首席,教育部激光与红外系统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山东激光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担任GF某方向专家组副组长、山东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XX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XX测试技术”GF科技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Chinese Optics Letters》期刊编委、《量子电子学报》第八届青年编委、中国激光杂志社第二届青年编委等。现任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研究院院长。

二、主要事迹

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建强战斗堡垒

作为党支部书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党支部全体成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方法论的学习和运用,坚决破除理论学习和工作实际“两张皮”,通过支部书记领学、红色基地现场学、党小组讨论学等形式,结合实地调查、座谈访谈、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切实把自己、工作和职责摆进先进思想和理论的学习中去。坚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围绕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发挥党支部先锋堡垒作用,组织推进校内外调研交流,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帮助学院梳理凝练科技创新发展重点方向,推动解决师生科研工作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汇聚全体党员干部力量,切实把党建引领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动力。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研究院党支部、科学技术研究院党支部先后获批五星党支部,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强化有组织科研,助力学校“全面图强”

担任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研究院院长期间,刘兆军同志聚焦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着力强化有组织科研,推进完善有组织、建制化的科研体系,深入推动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

对外统筹组织,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国之大者”能力。刘兆军同志紧密组织对接国家、山东省有关部门,融汇国内外优势创新力量,谋划争取大平台、大项目、大奖励、大人才等重大资源,2023年,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方面,获批3项创新研究群体、6项杰青、9项优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方面,牵头获批27项项目和58项课题,立项数和课题数均创历史新高;重大平台方面,获批新增的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陆续启动建设;重大奖励方面,获2022年度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一等奖数量和获奖总数位居高校前列,作为牵头单位获山东省科技奖50项,斩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地方政府项目、技术转移与产业孵化、国家大学科技园、山东工研院等工作持续突破;学校整体科研发展指标居于高校前列,以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为教书育人、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能。

对内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有组织科研走深走实。着眼学校发展实际和长远布局,邀请顶层战略专家规划指导学校科研发展;刘兆军同志组织召开先进技术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讨会等系列研讨会,邀请多位院士专家为学校科研发展把脉定向。深入多个学院开展调研,了解学院科研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院一策”,推动学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结合理工医不同学科特点和科研类型特点,研究完善科研业绩评价体系,构建学校-学院-教师科研组织模式,推动建设坚强有力的有组织科研体系。提出并实施“卓越”系列培育计划,对JMRH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一体谋划支持。在强化科研组织的过程中联通教书育人、人才培养等过程,助力提升学校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效能。


参与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助力优秀本科生培养

作为学院教学改革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刘兆军同志主导实施了光电科创未来精英班教学改革等一系列本科教学改革,助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搭建课程体系等,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积极推动实施实验室的开放政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资源和研究平台,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科研环境中快速成长。坚持向其他高校宣传山大“光电科创未来精英班”的教育理念和成果,使国防科技大学对精英班学生的才华和潜力给予了高度认可,并提供定向保送名额,系列举措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学术发展道路。


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工作,提升学科整体影响力

刘兆军同志积极推进光学工程学科建设工作,组织光学高等研究中心等校内单位,顺利开展了三轮校内自评估、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评估、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等学科评估工作。与中国激光杂志社合作,在《中国激光》期刊组织出版了“山东大学百廿校庆——‘山大光学50年’纪念专刊”,该专刊于2021年6月出版,既组织动员校内师生撰稿,也邀请了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长春理工大学姜会林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刘泽金院士等著名专家撰稿,最终录用并发表了28篇论文,推动提升学科、学院和学校的影响力,助力光学工程学科获评山东省“高峰学科”。

上一条:刘新(工程训练中心) 下一条:吕景明(公共卫生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