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1990年7月留校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工程训练中心,历任中心教学科副科长、科长,中心副主任、副处级组织员等职务,从事管理服务工作30余年,分管过实践实训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建设、人事行政、安全稳定、督导督查、教师、工会、离退休等各项工作,为中心的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主要事迹
积极推动教学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自2019年开始,与材料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孙康宁教授教学团队合作,研讨推进“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实践(Practice)、创新 (Innovation)”KAPI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并在 2020 年将课程思政、品德(Virtue)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形成了“KAPIV+工程训练”全新的课程体系。基于理论课程和工程训练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本人首批设计了“弹簧动力小车”一体化教学项目并撰写了项目指南,与后来陆续设计的斯特林小车、水中机器人、无人机、自动物流小车等项目形成了24个一体化项目群,通过将理论学习、工程训练、创新创业等学习模块重构,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和立德树人的引领性。
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已经有材料学院、机械学院、能动学院2627名学生收益,山东大学在全国是该项目的牵头单位,目前有40余所高校参与,培养学生超过10万人,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巨大。本人也获得了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积极推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19年本人工作分工协助主任分管人事工作,按照中心的规划和工作部署,重点推动中心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本人作为工作组组长组织了专班,全面研讨推动该项重点工作,参考了机械、材料、电气、图书馆等多个兄弟单位的相关政策,拟定了中心的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并通过职工座谈会、部门负责人研讨会、中心班子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不断修改完善,最后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出台了《工程训练中心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行字【2019】3号),并在试行一年后进行了再一次的修改和补充,出台了《工程训练中心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行字【2020】3号)全面提升了中心的绩效化管理水平。
自该项改革推行以后,改变了中心以往主要以大锅饭为主的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在保障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基础上,重点强调“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中心职工从原来的“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充分调动了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中心各项工作的不断升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推动中心督导督查工作改革,保障中心各方面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0年之前,中心的督导工作主要是以听课来督导教学质量为主,为全面提升中心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中心决定成立新的督导组,本人任组长,组织专班制定了《工程训练中心督导工作实施细则》,并按照文件要求,对中心的实践教学、管理服务、疫情防控、安全卫生、设备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督导。每月召开专题研讨会,及时反馈督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跟踪检查整改成效,同时将督导结果与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分配相结合,强化了督导力度。
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对中心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保障了中心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