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张洪刚,山东济南人,任职山东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教务秘书,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担任文学院研究生教务工作7年,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为己任,在本职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生与学位工作,为中文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参与(第4位)的“‘双一流’背景下中文学科研究生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生成果,荣获山东省第九届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该成果还获评山东大学研究生成果一等奖;参与了“双一流”背景下的山大中文学科研究生培养新体系建构等多项省级、校级教改项目。2020年荣获山东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三次荣获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先进个人。出版《梁实秋在山大》《上庠振铎录》两部专著,编有《山东大学文学院史料丛编》(1-4辑)、《吕荧纪念文集》等。
二、主要事迹
热心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勤于工作,爱岗敬业。该同志自2017年担任文学院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以来,认真学习领会相关业务知识,把各项工作根据学院实际进行细化,制定符合学院的具体细则和工作流程,使繁琐的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在工作中较好地完成了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档案梳理归档、新杏坛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组织管理等工作。该同志还积极起草撰写有关研究生教学、培养、学位管理的有关文件,为学院研究生教务管理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学院有研究生500余人,其中博士生200余人,硕士生300余人。随着学院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该同志积极探索研究生管理经验,协助学院领导先后起草了《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经费使用暂行办法》、《山东大学文学院学年论文办法》、《文学院研究生外出访学考察实施办法》、《山东大学文学院“新杏坛”讲座管理办法》、《山东大学文学院关于研究生提交结课论文作业的办法》、《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实施办法》、《山东大学文学院举办“山大中文读书会”的办法》等20余项文件制度,覆盖研究生招生、培养、毕业、就业各个环节节的培养全过程,实施效果良好,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组织各类研究生成果奖申报工作。近五年研究生荣获30余项山东大学研究生学术成果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4项,获得省级学术成果一等奖3项;还荣获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13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6篇,硕士学位论文7篇。认真组织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优质课程、教材课程、导学团队、优秀导师和山大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申报工作。近五年来,文学院2人获山东省优秀导师;1人获评山东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山东大学“优秀教师”1人,山东大学“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2023 年度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山东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人。文艺学导学和文献学导学团队荣获山东大学优秀导学团队。文献学课程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评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2门,10余项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获山东省、山东大学立项。2部研究生教材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组织召开研究生工作年度会议。2019年在莱芜召开研究生工作会议,聚焦研究生学位与教育管理工作。2020年4月整理完成了“‘双一流’背景下的中文学科研究生培养新体系建设研讨会”《会议实录》,为具体改进研究生工作奠定了基础。2020年11月中旬在泰安召开第二次研究生工作会议,聚焦讨论研究生工作出现的相关问题,逐一梳理,逐条落实。2023年组织新导师进行了专题培训。
严抓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近两年积极配合学院构建学位论文质量监督和处理机制,采取论文开题、预答辩、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学位论文不端检测等措施,对诸环节不合格或不符合规定的情况,给学生和导师亮黄灯,甚至取消本次授位及毕业申请,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确保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培养举措。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全过程培养,组织实施了新杏坛、经典著作读书会、学年论文报告会、游学访学、科研立项等举措。
针对研究生缺乏经典著作研读和深入学术交流的情况,积极组织实施经典著作读书会,每学期15种。到目前已举办了读书会10届,共有140余项,有力提升了研究生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从2019年开始组织实施研究生学年论文报告会,至今举办了6届,有力提升的研究生论文写作质量。据不完全统计30余篇研究生学年论文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高水平刊物上发表。学年论文报告会已被中国海洋大学、山西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进行推广。2024年参与的“学年论文报告会与研究生培养深耕细作的创新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成果,被山东大学评为教学成果特等奖。
组织研究生游学访学活动,2019年开始每年组织研究生赴泰山、曲阜进行游学。研学活动是我院中华礼乐文化“两创”育人模式的全新尝试,旨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助于研究生们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更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提升个人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全面发展。每次游学,该同志亲自组织、亲自带队参加。
“新杏坛”高端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学术名家开展品牌讲座,打造“新杏坛”高端学术讲座品牌,旨在为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交流学术思想,启迪研究智慧,增强创新能力提供一个高水平学术平台。新杏坛注重学术性、高端性、国际性、持续性,以专题报告、学术讲座、论文交流和研讨为主要形式,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就本学科及相关领域发展前沿热点和有关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广泛、自由的学术交流。目前已举办370余期,开拓了学生视野。
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和毕业的各个环节中,培养是最重要的。学年论文与经典著作读书会、研究生科研立项、研究生外出访学游学等制度相配合,构建了文学院研究生培养过程精耕细作的系统举措。参与建设的研究生教学成果“‘双一流’背景下中文学科研究生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山东省第九届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
立足师生需求,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研究生教务管理是一个服务型的岗位,工作琐碎繁杂。但在工作中,该同志不断加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给随叫随到,不辞辛苦。对师生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总是想尽办法帮助解决问题,获得了导师核研究生的广泛好评。
学校下发有关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通知以后,该同志认真学习解读相关通知要求,然后根据学院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制定符合学院的具体细则和工作流程,使繁琐的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减轻了导师和学生的负担。研究生新生入学后,给研究生作研究生教育管理讲座,并对研究生管理系统使用进行详细讲解。针对年长的导师对研究生系统使用不熟练等情况,在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退选课、成绩录入、导师遴选等方面给予帮助和具体操作使用说明。
导师在申报教改项目、导学团队、教学成果、教材评奖等工作中,积极提供数据支持,并帮助导师完成申报工作。2019年11月,学院一名博士生申报山大学术之星奖,因其家里祖辈正在治丧,不能回校准备材料。张洪刚同志积极帮助这名博士生完成了申报材料的汇总上报工作,这名博士生最终荣获了2019年山东大学学术之星奖。2022年疫情期间,积极帮助研究生到医院买药等等。每当毕业季,该同志总会根据学校的要求,设计好学院研究生毕业答辩流程,使非常复杂的毕业答辩工作清晰明了。
该同志还深入学生日常生活,为学生发展排忧解难。针对超长学制、导师离岗或家庭困难的学生,经常找他们聊天,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分析学业问题,为他们顺利毕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