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鞠晗同志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该同志思想素质高,政治立场坚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合作共事。她工作思路清晰,责任心强,能够从全局性、前瞻性出发思考问题、把握方向。作风务实,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多年以来,她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不断前行,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对党务工作的满腔热情,得到了广大师生好评。
二、主要事迹
鞠晗同志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以来,迅速熟悉学院情况,完成角色转换,带领学院班子加强工作顶层设计,谋划工作重点。(一)抓牢政治建设,提升政治引领力。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政治要件,组织开展政治能力建设专题学习研讨,推动党委班子在“学”上当标杆、做示范,在“谋”上补短板、强弱项,在“干”上做实功,求实效。将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打造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宣传、人才培养坚强阵地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在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不断探索中,引领教师党员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力落实立德树人神圣使命。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严格执行学院党委会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学院党委对重大事项的把关作用,在人才引进、教师选聘、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学术成果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二)强化思想建设,提升理论武装凝聚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运用学习成果破解学院发展难题。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围绕学院发展主要任务,凝练学习主题,开展针对性学习研究,提高善用新思维和新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研究制定有效举措,真正将学习成果体现在“强院兴校”进程中。坚持“每一次政治理论学习都是一次学术研讨,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是一次政治理论学习”的工作理念,做到融“学”入“教”、融“学”入“研”,实现党员教育和业务提升双融双促。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研究优势,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工作,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堂主阵地。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助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三)下好“一盘棋”,提升组织战斗力。加强统筹谋划,坚持规范建设,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体系,落实支部书记例会制度,开展“一支部一特色”品牌创建工作。推动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抓好所联系支部的党建工作;各教研室党支部结合课程特色,落实落细党建品牌创建具体要求。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组织力。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有深度、有温度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走在前列。完善学院荣誉表彰体系,把党员师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实效,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形成崇尚实干的正向激励氛围。(四)破解“两张皮”,提升发展推动力。创新融合发展思路。围绕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改革发展优势,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围绕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形成“领导班子务虚会谋划、党委会审定、学期工作会部署、专题会议推进”的制度安排,实现党政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加强事业战略谋划。聚焦全面图强,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六大计划”——“教学改革示范计划”“学科建设高峰计划”“学术科研创新计划”“高端人才引育计划”“学生培养提质计划”“社会影响扩展计划”,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集聚发展新动能。(五)强化纪律建设,提升拒腐防变免疫力。切实担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开始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全面从严治教、全面从严治学,把管党治党责任延伸到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对招生考试、教师职称评定等工作进行全程监管。弘扬教育家精神,开展“守初心、强师德、正师风、担使命”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标准,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切实形成党风优良、院风清明、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学院生态。
该同志长期在党委宣传部工作期间,曾负责理论教育、政治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对外宣传、网络新媒体建设管理、舆情研判与处置等工作。起草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一系列思政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制度规定,注重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思路、实践及创新成果总结提炼为政策或制度,用系统、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保障和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发展。(一)以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教育。制定中心组学习规则、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年度学习重点,切实做好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安排和师生理论学习工作,开展教职工思想状况调研。参与思政课和重点马院建设系列文件的起草制定,做好重点马院申报建设等相关工作。(二)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管理。起草《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完成中央意识形态专项巡视工作任务,开展常态化排查,规范各类阵地建设与管理。(三)以聚焦效果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培育文化品牌,先后荣获“礼敬中华”评选十佳示范项目、特色展示项目,第八届、第九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成果特等奖、二等奖。制定并实施文化资源共享计划,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精品项目立项活动。(四)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重点,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围绕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青岛校区启用、第13、14次党代会、历次全国“两会”、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120周年校庆等重大活动和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等学校战略及重大学术成果,主动策划、加强宣传。(五)以科学化建设为重点,做好网络新媒体建设管理和舆情研判处置工作。全面加强互联网新媒体主阵地建设和管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建设企业微信信息发布平台。加强舆情工作顶层设计,建强舆情工作队伍,注重舆情研究,对突发舆情及时进行研判处置。获评全国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按照“思想引领、内容为王、特色制胜”原则,探索互联网+高校思政工作新途径,连续多年获评人民网“优秀校园新闻作品”,多次获评全国教育政务新媒体年度案例。
勤于思考,善于研究,提升理论水平。多次参与学校重大活动文字材料起草工作。如中央专项巡视工作迎检、整改报告撰写、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等学校重要文稿起草工作。参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六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和学校第十三次、十四次党代会宣传组工作。日常起草各类文件、讲话、特约评论等材料百余篇。该同志坚持研究状态下工作与工作基础上研究相结合,以思政工作、大学文化建设为关注核心,发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之维》《新时代高校形象传播的意义、任务与策略》《高校网络與情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论大学文化对一流大学建设的引领作用》《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创新探究》等多篇与工作相关的理论文章。主持或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和国家软实力的突出优势研究”“新时代高校意识形志风险防范机制研究”“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引领能力对策研究”等多项课题。参编《当代中国文化变迁中的文化主体性问题研究》《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等著作。作为山东大学思政公共教学中心教师,承担本科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