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夏雪莲,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兼任学院人事秘书(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2006.07--2012.05任本院辅导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就业指导师。工作至今,扎根一线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岗位近20年时间。20年来,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工作原则,不断学习、深刻把握高等教育管理规律。作为办公室主任,注重与师生的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注重总结经验做法,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工作勤勉、兢兢业业,得到了全院师生的一致认可,连续9年获评年度教职工考核优秀。作为人事秘书(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通过不断学习国家、省级及学校的各类人才政策,时刻关注政策动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的“三心”服务,助力学院“人才强院”战略,个人获评“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表现突出个人”。
二、主要事迹
以“诚心”、“倾心”、“暖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服务
作为学院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协同配合、有机联动和一体推进作为工作主线,认真学习国家、省级及学校的各类人才政策,时刻关注政策动态,确保对高层次人才的最新政策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个人为高层次人才服务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探索建立起了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育到服务的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及协调网络,形成了与人才工作相对应的“三心”工作法。
“诚心”以“引”。在2020至2023年间,我院成功引进三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其中一位教师较为特殊。该教师自2002年出国深造后,户口和档案一直寄存于原毕业学校。由于出国已超过20年,超过了毕业生派遣就业期限,在入职时面临了调档和户口迁移的难题。这位教师因个人原因急需入职,然而当时疫情形势严峻,原毕业学校封闭,校外人员无法进入。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我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与原毕业学校、当地派出所等多次沟通,并联系当地校友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历时三个月,终于协助该教师顺利完成了入职手续。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人才看到学院引才的“诚意”。
“倾心”以“育”。2020至2023年间,以学院为依托单位申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0余人次,成功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人。在人才项目申报的每一个环节,我都全身心投入,倾力协助。在申报阶段,始终密切关注最新的申报政策和信息,确保第一时间传达给每一位申报人。同时,我积极与学校各部门沟通,与申报人深入交流,共同分析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潜力,帮助他们确定最合适的申报方向。当申报人成功进入答辩阶段,我更是毫不松懈,主动联系学院内已申报成功的专家,为申报人提供宝贵的答辩指导,从答辩技巧到内容准备。在答辩过程中,我全程关注答辩动态,及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解决各类突发问题,确保答辩的顺利进行。
“暖心”以“服”。对于人才服务,我一直秉持要先留住人才的“心”,才能留住人才的“人”,让人才在校期间除能感受到事业的成就感外,还能感受到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感受到学院的“温暖”。日常工作中,我积极回应高层次人才诉求,主动协调、高效落实,第一时间解决和反馈,为人才提供“暖心”服务。在院内逐渐形成了“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的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因此,学院各位老师都愿意“现身说法”,招才引才积极性很高。近年来学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有的是在职教师的科研合作伙伴,有的是在职教师的同门师兄弟。
由于本人在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2021年,获评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表现突出个人。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秉持启智润心、坚持因材施教。今年5月份的时候,微信收到一条好友申请,说是我曾经带过的一个学生,我当时回忆了下,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了,但既然说是我曾经带的学生,我还是添加了好友。然后学生发过来一条比较长的信息,他说“您可能已经不记得我这个学生了”、“您是我在山大唯一还清楚记得名字的老师”。后来经过电话沟通了解到,是我当时带的2010级的本科学生,第一个学期末就退学了,这次是特意回威海拍婚纱照的,来了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我。事后我仔细回忆了下,对于这个学生还稍微有点印象,但记忆已经不深刻,毕竟只和这个学生接触了几个月的时间,而且已经过去了10几年。这是一个四川的学生,个子不高,刚入学就表达了想退学的想法,我当时单独和他谈了好几次,想让他安心读完本科,研究生可以再去考心仪的学校,但学生最后仍然选择了退学。当时既觉得惋惜,也很担忧,毕竟重新参加高考存在很大的风险。后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就慢慢的淡忘了。不曾想,10几年后,学生仍然记得我当时和他谈话的场景,记得我和他说过的每一句话,瞬间感觉当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任职辅导员期间,本人一直秉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浇花浇根,育人育魂”,经常与学生们谈心谈话,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想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明确个人的学业目标,引导他们有策略地制定学习计划,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地执行,以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育人理念,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在任职辅导员第4年的时候,刚好从大一到大四带满了一届学生,对于学生4年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思想、认知、行为特点等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以一个辅导员个人的学识、经历来教育影响学生,途径太有限,也不能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要求,所以,我向学院提出了在本科生中试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2010年,以课程思政课题立项的方式,开始探索试行本科生导师制,推进大学生综合教育与管理模式创新。该课题顺利获批并由我主导完成,最终顺利结题,形成了《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可行性分析报告》、《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试行本科生导师制调研报告——数据分析》、《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等项目成果。2011年,本人担任项目负责人,申报了《本科生导师制制度与机制研究》项目,该项目被校区列为重点项目并成功立项。项目结题后,“本科生导师制”的项目成果《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2011级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试行)》在我院2011级新生中进行了试点运行,形成了学生“入学-培养-就业”全过程、专业教师参与的“全员”培育模式,并在2012年全面推广至整个校区,运行至今。到目前为止,本科生导师制受众学生逾4万人次,成果效果显著。
以师生为“本”,以服务为“首”,为师生提供精细管理、精准服务
从辅导员转到学院办公室岗位后,我仍然始终坚持立足本职工作,确立了以师生为“本”,以服务为“首”的工作理念,以饱满的热情为师生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积极协助学院领导制定各项政策,为师生提供政策咨询和解读服务;协助学院领导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督促落实;紧密关注学院科研创新工作的动态,及时了解师生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力争全方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以师生为“本”,为师生提供精细管理,做师生的贴心人。学院办公室作为学院的行政“枢纽中心”,承担着上传下达,落实执行的重要职责,是学院与师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而本人作为学院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既可以接触到学院宏观发展战略,又可以了解学院一线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微观诉求,可以更好的将学院相关政策、措施等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位师生员工。本人始终将师生的需求放在首位,通过细致入微的管理,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为师生所想、为师生所急、为师生所谋,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有序、高效的学习与工作环境,提高师生在校“舒适度”,提高师生员工归属感,进而提高师生认同感。
以服务为“首”,为师生提供精准服务,做师生的知心人。我院专任教师科研任务重、科研压力大,为了将科研人才“松绑解套”,节省出更多时间致力于科学研究工作,本人主动了解师生的“急难愁盼”,对于新问题、新需求,及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甚至在师生提出诉求前就精准把握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积极协助解决、落实师生的各类诉求。同时,积极优化服务流程,简化行政手续,将各类行政事务从教师手中“收走”,通过学院线上平台实现日常请销假管理、会议室预约、教学工作量核对、绩效核对、内部公示等,实现院内“无纸化”办公,坚定落实“两不出”原则,提高行政效率,节约师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