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教育工作者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教育工作者 >> 正文

吴天柱(集成电路学院)

2024年06月21日 10:24  点击:[]

一、个人简介

1999.7-2001.10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辅导员;

2001.10-2003.10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礼宾官员;

2003.10-2004.10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

2004.10-2006.6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辅导员、

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

2006.6-2012.12共青团山东大学委员会创新中心主任;

2012.12-2019.7山东大学物理学院辅导员、党委副书记;

2019.7-2022.1山东大学软件学院辅导员、党委副书记;

2022.1至今 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

二、主要事迹

牢记“国之大者”,主动开展“院院合一、融合发展”改革

1.带领学院党委推进形成《微电子学院、智能创新研究院“院院合一、融合发展”规划方案》,通过“融合发展研讨会”“学校论证会”“专题工作推进会”“校领导专题汇报”等方式开展了多轮论证完善,学校党委常委会通过并给予“《方案》展现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扎实成效,达到了‘以学铸魂、 以学增智、 以学正风、 以学促干’的积极效果。《方案》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发挥党的领导最大优势,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融合发展, 充分体现了服务‘国之大者’、融入主流、争创一流的奋斗目标。”的高度评价。

2.牵头集成电路学院,联合济南市高新区、概伦电子校政企合作,获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成为全校唯一一个国家示范性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共同建设、融合发展的学院,成为学校强力落实国家《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管理办法》的开拓者。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山东省新一代半导体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集成电路前沿科学与工程高校实验室。

3.积极推动融合智能创新研究院RISC-V服务器CPU和集成攻关大平台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发优势,聚焦“RISC-V服务器CPU设计、新一代半导体器件”国家战略急需方向,凝练形成了集成电路设计、新一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集成微纳电子学、智能集成微系统4个二级学科方向,成立了4个研究所。其中,集成电路学院和智能创新研究院融合成立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集成电路学院和集成攻关大平台协同成立新一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所。

4.致力于打造集成电路学科“产教融合”特色师资团队,人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进步显著。培育国家万人计划1人、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5人、山东省海外优青3人,实现建院以来培育国家级人才零的突破;成立学院青年教师发展联合会,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特色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教材建设、创新创业等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产业教学师资队伍超过30人,实现聘请近10位集成电路龙头企业领军专家加盟。

5.积极主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重组“集成电路工艺创新中心”,收费标准降至原标准1/3,使用注册团队65个,研究生超300人,成为教师发展、学生培养的加速器。制定《微电子学院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试行)》,落实学校设备共享文件落地。

落实“立德树人”,构建特色化人才培养体系

1.积极打造集成电路品牌,开展“芯系未来”学生发展系列活动。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吴天柱书记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和主动申请留校的党员同志迅速组建了微电子学院齐“芯”保障临时党支部,策划并形成的院领导(本研)听课计划、“芯”系未来云课堂(每周一期,已举办71期)、齐“芯”随行生涯伴随计划等系列工作品牌一直延续;并组织 “齐芯护航”党员帮扶活动100余次、“青年党员,成才导师”系列讲座5期,“稷下风”学术讲座12期。

2.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务工作,主讲《形势政策》、《党课》、《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创业与职业生涯指导》近20年;创建了学校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山东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孵化学生企业6家。

3.带领学院牵头承担全国第一批次国家卓越工程师专项计划(半导体方向),目前,中国电科半导体领域工程硕博专项生源数量位列全国前三。与山东省内龙头企业浪潮、歌尔、海信、芯恩和山东省高等技术研究院联合,完成了首批山东省卓越工程师专项计划申报。探索开展了“一生一芯”“师徒制”本科生特色培养计划。

强化“校政企融合”,筹措多方资源支持学院发展

1.积极推动成立山东大学集成电路未来诺贝尔奖基金。该基金的战略目标为:培养集成电路领域的未来诺贝尔奖得主;作用于集成电路领域拔尖人才培养、优秀师资团队建设、先进科研平台搭建;服务于产教融合、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目前,基金已经进行3轮捐赠,总计2800万元,为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持。

2.组织学院申报济南市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获批2项,总计200万济南市政府经费支持。

3.积极配合学校与济南市共建济南晶谷研究院,总投入10亿元。力争在新一代半导体材料与芯片、RISC-V CPU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推动济南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一代半导体材料与芯片研发及产业基地,打造千亿级“晶谷”产业集群。

4.争取产业资源,签约成立“山东大学-算能RISC-V研究院”,签约金额1.5亿元。开启了山东大学服务国家集成电路战略,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篇章,也是产学研结合的生动实践。

上一条:魏英凯(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下一条:夏雪莲(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