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 >> 正文

梁振林(海洋学院)

2024年06月23日 00:24  点击:[]

一、个人简介

1983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后留校任教,1989-1998年赴日本留学,获水产学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就教于中国海洋大学,历任系主任、副院长等,2011年调任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历任常务副院长、院长。长期从事海洋设施养殖、海洋牧场工程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曾任教育部水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水生生物养护专家咨询委员会海洋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第十三、十四届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山东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等,现任中国水产学会水产捕捞分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二、主要事迹

科学研究

2017年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可长效自主运维的智能深远海养殖平台与渔业资源开发技术合作”项目并获资助,该项目为威海校区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同时也是海洋学院和海洋研究院学科融合发展的典范性项目。特别是在项目实施后期遇上新冠疫情,给项目实施带来很大困难和不确定性,但在项目组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项目规定的核心技术指标,使项目顺利结题。该项目也为后续该领域的国际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正在与原合作单位申报新的国际合作项目。

业务与思政结合指导研究生

迄今培养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24人,硕士学位45人。在指导研究生科研选题方面,大胆创新,力图在学科交叉领域培育新的研究方向。如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孙鹏,从渔具对鱼类的逆向选择角度入手,针对世界性渔业资源种类的小型化、性成熟提前的问题,从数量遗传学、实验生态学、表型遗传学等角度,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获国家青年基金、面上基金、国际合作重点基金等项目支持,目前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导,2021年获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称号。硕士研究生王璐,从海洋牧场微观生态与宏观生态的结合入手,通过现场取样与理论分析,试图建立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发表了数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获2023年度山东大学和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我本人获优秀指导奖。

另外注重科研业务与思政的结合,收集设计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什么是无用之用?”“谁在耍流氓?”“国家非我财产,如何卖?”等26个与思想政治相关的逻辑与思辨问题,与学生们共同分析分享,认清其中的逻辑陷阱。通过这种思政与思辨相结合的训练,除了有助于在政治上站稳脚跟,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辨能力,许多学生反应收获很大。

博士后指导

累计指导博士后14人。

在科研指导方面,通过研究项目的制定、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结果阐释、学术写作与出版以及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指导博士后开展工作,帮助博士后提高科研能力,并为其未来的学术职业发展提供支持。有博士后在科研工作中遇到问题,通过积极帮助创造科研条件,提供实验设施的支持。还指导在站博士后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除科研指导外,还指导师资博士后在教学方面的创新活动,例如针对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生态工程方向,增加“水草造景”相关内容到专业课程中,并组织代表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水族造景大赛,已经连续进行多年,获得学生和社会好评。同时,还有师资博士后的课程及教案获得优秀课程,优秀教案等荣誉。此外,也指导师资博士后开展了海洋学等在线开放课程。

所指导的博士后出站后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其中有的人已经成为海藻资源学方向学术团队中的中流砥柱,为海带苗种繁育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贡献,获得2023年威海市青年科技奖;还有的人还被聘为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合作专家,积极协助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此外,也有人在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等高校发展成为本专业团队核心人员,并在工作中担任基层领导职务。

上一条:厉萍(护理与康复学院) 下一条:刘洪东(外国语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