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2003年开始工作,21年教龄,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国家一流专业和法语硕士点带头人,现任副院长,教育部大学外语教指委委员,大学法语四六级考试命题组组长、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研究员,比利时列日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法国雷恩政治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法语教学、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国际化人才培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职责,严于利己,顾全大局,主动承担教学教研任务,业绩突出,具有较高教师职业素养。主持国家社科、国家语委、教育部社科、教育部新文科项目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编写国家规划教材6本,出版4部著作,发表高水平论文和资政报告二十余篇。
二、主要事迹
持续推进法语专业现代化建设,打造一流专业
作为法语专业学科带头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响应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培养最优秀本科生为目标,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和⼀流课程建设,打造⼀流法语专业,实现法语专业的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1)推进法语专业现代化。2018年主持设立法英双语卓越创新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通过院内复合、校内交叉和国内外协同,培养精通两门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组织后备人才,2021年该班获评校级新文科实验班。学生基本功扎实,专业等级考试不断取得佳绩,以2018级法语专业四级为例,全部获得优良,优秀率高达85%,平均分超全国30分。2022年法语专业入选国家⼀流专业建设点,近几年软科排名稳居A等级,实现历史性突破和进步。
2)持续加强法语课程建设。在守正固本同时注重创新,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高法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正确育人方向,注重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大力推进《法语话中华》教材编写和法语课程思政建设,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新版培养方案设立20个学分的学科基础平台课,为学生开阔视野提供重要支撑。增设法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将法语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学分化管理,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实战能力。在高年级设立不同方向的专业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支持。
3)积极引入国外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国际合作联络教授优势,促成与法国雷恩政治学院、法国里尔政治学院、比利时列日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主持申报“2+3本硕连读法语区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山东大学与法国里尔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先后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和“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立项,获批经费近600万,150多名本硕学生依托项目赴海外交流或深造学习。
服务国家战略,探索构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山大模式
作为学院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示精神,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秉承新文科建设理念创新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构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山大模式,提升我校涉外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进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
1)以微专业为抓手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广泛调研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主持开设五届“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微专业(验收全校排序第⼀),组建“⼀校三地国际组织人才领航计划实验班”,30多个学院350余名学生入选,学生全球胜任力得到有效提升;主持开设“英法双语与全球胜任力”微专业,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第二外语课程,推进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培养“⼀精多会、⼀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2)设立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新文科专业。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理念,2022年牵头申报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新本科专业并于2023年获批招生,成为国内第9所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该专业是国家特设控制布点专业,属于跨学科、跨领域和重实践的新兴交叉专业。新专业充分发挥我校综合性一流大学多学科的优势,探索“本硕连读、跨段培养、交叉融通、中外合作”的新型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全面、自由、多元的发展空间。新专业力争成为学校拔尖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先行先试”试验区,办成国内领先、山大特色的专业点。在2024年软科专业排名中,该专业获评A+等级,位列全国第二。
3)打造服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第二课堂体系。主持开设国际组织人才核心素养提升训练营(连续三年获评暑期学校优秀项目)、联合国青年领袖夏季精英班、国际组织胜任力与跨文化交流实践等多个实践教学项目,提高学生综合“软实力”。指导学生在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类比赛中获得众多奖项,如第三届全国高校联合国知识竞赛特等奖、第一届全国高校国际组织菁英人才二等奖、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三等奖、联合国青年领袖夏季精英班杰出贡献奖等。赴国际组织实习人数与平台层级逐年提升,2018年以来60余名学生在各类国际组织实习,人数增速明显,改革成效显著。
多点发力、示范引领,助推全国大学法语教学改革与创新
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组委员(全国共2名)、全国大学法语四六级考试命题组组长和山东大学大学法语教学团队负责人,积极落实教育部高教司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精神,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材编写和考试测评等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在全国树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各地高校的大学法语教学质量。
1)高效认真履行教指委委员的职责。积极参加教指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完成教指委安排的工作。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指南》研制工作,在教指委组织的全国专题培训中担任主讲教师,由教指委推荐申报并获批首批教育部新文科项目。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多次举办“新文科背景下大学法语教学改革研讨会”“新时代大学法语教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全国大学法语教学会议。担任多项法语教学比赛的评委,指导各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升大学法语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素养。
2)以高质量教材和系列幕课提升大学法语教学质量。主编和参编8部国家级教材,其中包括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新大学法语1-3》系列教材6本。该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国内使用最广泛、最具影响力大学法语教材。作为总主编策划的《专门用途法语》新文科系列教材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注重法语技能与其他学科和专业的交叉融合,满足不同教学对象的多样化需求。主持建设《新大学法语》5门系列慕课,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大学法语慕课(爱课程首页多次推荐),选课人数超过6万人。建设大学法语混合式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创新大学法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两性一度”,推动大学法语混合式教学改革,打造大学法语的一流“金课”。
3)积极完善大学法语四六级考试评价体系。在广泛调研全国大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带领全国大学法语命题团队对四六级考试大纲进行研制。对现行的《全国大学法语四级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调整考试难度、题型和内容,并计划于2024年9月首推《全国大学法语六级考试大纲》,使四六级考试更加符合全国大学法语实际教学情况,发挥全国统测对教学的诊断、激励和推动作用,助推各个高校构建校本特色的大学法语课程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以评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