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张洪振,体育学院副院长,兼任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欧洲教育联盟理事,中国垒球协会理事,华人运动生理与体适能学者学会理事,青岛市高校体育协会理事。曾获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优秀体育教师,山东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网球比赛优秀教练员,青岛市大学生网球赛优秀教练员等多项荣誉。
坚持将教学实践与运动前瞻性研究相结合,做到了教研相长。主持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一般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一般项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专项课题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及大陆地区与港澳台合作项目。出版教材1部,专著2部,发表CSSCI、E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数篇。
二、主要事迹
坚定教育初心,讲述中华体育精神
时刻牢记教育报国初心,砥砺教育报国之志,不断推进全程育人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心怀“国之大者”,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体育育人最大效能。积极探索拔尖人才培养中体育的作用,获得“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体育协会优秀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美育先进个人”等荣誉。在长期的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实践中,将思政融入了课程设计、大纲修订、教材选用、教案编写、课后作业的各个方面。根据体育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创新研究并形成了“体育课程+思政”“体育活动+思政”教学体系,主持开展了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以主动健康为引领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培育体育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强壮体魄的接班人
在24年从教生涯中,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践行“山大体育 育贤图强”的育人理念,以体育精神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强健体魄支撑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推进体育核心素养与运动知识的系统学习,完成本科生“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的递进式培养过程。
根据体育公共课涉及学生范围广、教学周期长的特点,创新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数智赋能教学改革体系,丰富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信息化技术与高校公体教学融合的理论体系。弥补数智赋能缺失,为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视角与新突破。强化数智赋能提升拔尖创新人才体育素养的路径、模式与机制研究,发挥其在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注重以教促研,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等层面的内在价值。通过在课堂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健身的流程、以运动即刻靶心率测定、预防运动损伤、运动营养的系统教学,作为有氧运动时需要保持的目标心率,从而让学生理解通过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来达到运动目标。合理调适复合性教学任务,促进有意义的身体体验,逐步养成体育核心素养。
运用已学的课堂知识和运动技能进行设计、编排、组织课内外比赛活动,将课堂翻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们在课内外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不断调动参与热情,增强沟通协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提升创新思维;学生裁判实践活动的加入,生动具体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主动设置探索性体育教学情境,创造感知—行为共同体,最后提出实践路径,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还培养学生公平公正,严谨认真的态度作风和创新能力。
打造品牌赛事,推动体育拔尖人才培养
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多成长成才的平台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感受体育美育的魅力,组织每年一度的活力团体操比赛,由老师带领学生,从政治、社会、法律、道德、安全、健康、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讨论新时代青年如何更好地展示运动风采和体育美育素质。依托体育课堂和团队创新协作,每年度的比赛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已形成品牌赛事。
以赛育人,积极推动体育在拔尖人才的培养中的作用,“学训赛”融合,树立“体育学霸”新典型,山东大学(青岛)田径队从2016年第一年招生至今,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青岛市高校团体总分最后一名到包揽三项冠军的跨越式发展。在体育竞赛的舞台上,运动员们增强了体质、健全了人格、锤炼了意志、发扬了精神,田径队中有校长奖学金获得者,有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的优秀学子,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师生秉承着“全面图强,争创一流”的坚定目标,生动践行了“山大体育,育贤图强”的育人理念。
自2018 年起,作为教练员带领山东大学(青岛)网球队参加省市不同级别的赛事,依托各项竞赛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2020 年在山东省大学生网球锦标赛中,勇夺男子团体冠军和女子团体亚军。2021 年青岛市第三届大学生网球比赛,获男团冠军和女团冠军、混双冠军。建立教练员和运动员常年训练机制,促进学习和训练的有效融合,相互促进。
此外,积极推动服务青岛的山大模式。2020年,是青岛校区自2016年全面启用以来承接的首次社会体育赛事,山东大学携手驻青高校,发扬“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体现“山大体育、育贤图强”育人理念,推动高校校园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比赛期间,各高校代表队认真备赛、积极参与。同时,在疫情期间有效组织了“防疫校园健康跑”,科学谋划,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落实责任,确保赛事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进行,缓解师生的紧张情绪,增强了师生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为疫情期间校园体育的工作做出了山大贡献,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