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022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目前兼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管理与决策科学专委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等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70余篇,其中近五年在领域TOP期刊MSOM、JOC、POM和管理科学学报以及权威期刊NRL、OMEGA、中国管理科学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上述成果先后1次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5次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2次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一等奖。
二、主要事迹
教书育人方面:
候选人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四有好老师”,努力当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在教学方面,候选人探索构建“方式多样-方法创新-方案前沿”的课堂教学体系。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和价值塑造元素,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1+1>2”的协同效应;推动实施PBL-CBL教学方法,在本科生课程《物流管理学》中引入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思考并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专业能力;设计课堂教学案例21个,组织录制在线课程和学术报告视频40多个,系统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推进课程基础学习+课后延伸模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候选人开发和讲授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管理决策虚拟仿真实验》获评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主讲的《复杂决策网络专题》获评山东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同时,候选人为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积极关注学科动向,主编《管理科学研究工具教程》和参编《供应链物流管理》,帮助学生了解最新工具前沿和行业动态,均获评山东省一流教材。近年来,候选人教学评分一直位居前10%,并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首届优秀班主任、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等称号。
在学生培养方面,候选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推行“本-硕-博”贯通培养,在学生指导方面注重因材施教、特色培养,细致地指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为学生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鼓励学生不仅要在团队内积极交流,也要勇敢走出去、追求更高的学术和人生目标。2019级硕士研究生周晓晗回忆说:“张老师在学术上要求严格,不容马虎和懈怠,但在生活中和善幽默。而且,在我遇到困难时,总会在百忙之中开导我、鼓励我,给我自信;在我想躺平时,张老师又会‘敲打’我,督促我走出舒适圈,追求更高的目标”。在候选人的指导下,多名本科生发表高水平论文,10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获研究生创业奖学金,4人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7人获山东省优秀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指导的“数据与智能决策”学生创新团队荣获2024年山东大学学生五四青年科学家(集体)。候选人参与指导的学生项目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此外,候选人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相关工作,主持了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管理学科“数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参与的《基于“双轴联动”的“全过程、模块化”管理学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分别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的《以文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为背景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和《厚基础重团队严过程强能力——管理学院学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探索》先后获评山东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
科学研究方面:
候选人带领“数据与智能决策团队”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专注于数据科学和管理决策领域的前沿学科交叉研究,借助运筹优化、人工智能等构建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实现复杂系统的智能决策分析,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对于复杂系统而言,不确定性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加之管理决策场景的动态性、多目标性、大规模性等复杂特征,如何创新决策优化方法以应对复杂系统全过程、多主体和跨区域的决策难题,进而提高复杂系统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成为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候选人长期致力于不确定复杂系统优化理论和应用研究,深耕于网络设计与优化、物资储运与调配、应急疏散与医疗救护等管理决策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其中,受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2021年度结题绩效评估中获评“特优”。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本;其中,近五年在领域TOP期刊MSOM、JOC、POM和管理科学学报以及权威期刊NRL、OMEGA、IEEE TFS、中国管理科学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香港等5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在主流期刊上引用900余次,引用者包括INFORMS Fellow、Journal of Global Optimization创刊人Panos M. Pardalos教授,INFORMS Fellow、INFORMS 2020主席Pinar Keskinocak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T. Cybern.副主编Xiaobo Qu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Bing Chen教授,拉马努扬奖获得者Rajesh Kumar教授等。The Deep South Chapter of INFORMS主席Sharif H.Melouk在其论文中评述到“我们的研究开创性的考虑了次生灾害的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教授在光明网发表评论文章,评价说:“国内第一部比较深入、系统聚焦于次生灾害的应急物流网络规划的力作”。上述研究成果分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5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以及2次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一等奖。
社会服务方面:
候选人秉承科研工作要“坚持四个面向”这一宗旨,积极与山东省应急管理厅等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中石化、山钢国贸等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并提供决策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资政报告方面,候选人主笔的研究报告持续被山东省应急管理厅采纳,其中关于突发事件演化趋势的报告被采纳,并运用到山东省海洋灾害应急预案(鲁应急发〔2022〕2号)、山东省应急管理三年规划(2019-2021年)(鲁政办字〔2019〕142号)等预案和规划文件;关于建立灾前预防–灾后响应的应急物流网络优化框架进行应急物流规划及资源分配等建议被采纳,并运用到山东省应急物资保障规划(2021-2025年)(鲁物保〔2021〕2号)、山东省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指南(鲁应急发〔2019〕27 号)等文件或规划。参与完成了资政报告《从夏粮收购看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通过分析夏粮最低收购价变动趋势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效果,从制定降等收购、分类管理、及时转化政策,提出基于风险补偿的粮食最低价定价策略等对策建议,报告被教育部采用。
在企业应用实践方面,基于前期的理论成果,候选人与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参与设计了危化品物流监控预警平台,提出了自动化与智能化背景下的危化品安全储运保障机制,引领了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新方向,成为中石化十建公司相关工作重要支撑。在山钢国贸,候选人带领团队基于历史数据系统分析了钢材总预订量、短缺数量、铁矿石价格等随短缺惩罚成本的影响,提出了融合需求-采购一体化决策的数据驱动采购策略,降低了因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和供应不确定性造成的收益损失风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候选人正在与山东彩山铝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数据驱动的彩山铝业智慧生产决策与全链条升级研究》,为企业设计敏捷智慧生产系统,并从价值共创、品牌建立等方面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支撑彩山铝业的全链条升级,合同经额100万元。
在学科发展方面,候选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学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候选人自2015年以来一直负责《山东社会科学年鉴》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综述撰写工作,为社会各界了解山东省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现状提供最新信息资料。候选人长期担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管理与决策科学专委会副理事长等职务,积极参与学会的各种活动,推动学会和学术共同体的进步与发展;作为大会主席、组织委员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或学术委员会共同主席,积极举办和承办各类学术会议,多渠道扩大学科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