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 >> 正文

范运梁(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2024年06月20日 16:24  点击:[]

一、个人简介

范运梁,2010年至2019年在山东省实验中学工作,2019年被引进到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担任生物教师和竞赛教练,并兼任教研组长,2023年兼任教科室副主任。范运梁长期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和拔尖创新人才研究工作,担任中国教育学会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和山东省动物学会理事等。

曾获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优秀组织工作者(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教练、济南市高层次人才,济南市中心组成员和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主持济南市综合改革项目1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多次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执教公开课和作主题报告,近2年发表核心期刊2篇,省级期刊若干。

二、主要事迹

从零起步创佳绩,敢拼敢赢育英才

工作以来,范运梁连续多年带高三毕业班(在山东省实验中学),每年为哈佛、剑桥、清华和北大等著名学府输送大批人才。范运梁是第一批引进到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教师,从零起步开始创业,一个学科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开展生物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生物日常教学和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工作。范运梁的座右铭是“不怕苦不怕累,敢拼敢干敢赢,要做就做最好”。面对第一届高中学生59人(及背后的家庭),他们因为信任附中、信任赵校长而坚定选择了充满不确定的高中部,作为教师既无上光荣又倍感压力山大,他们不仅是学校的学生,更是老师自己的孩子,陪伴他们健康成人成才,潜心育人,助力孩子们腾飞就是第一批高中教师的重要使命,不能松懈也不敢松懈,只能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向阳而生、负重前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范运梁和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创造了奇迹,实现了全国竞赛“0”突破,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陈冠彬同学取得全国第18名的好成绩,获得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并保送北京大学,高中复办不到2年就成功登顶,这一战绩轰动整个济南市(2021年,山东省仅2名同学入选国家集训队)。

从那时起,范运梁带领团队不断突破,从零到一,从一到二,从二到三,附中生物奥赛团队指导学生在全国竞赛中连续3年获得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均保送至北京大学,而且他们更创造了100%的奇迹,没有分母,只有分子,指导的每一个省队选手均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获得保送清北资格,使得附中的生物竞赛教育体系和教育成绩在济南市、山东省甚至全国树立了品牌和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除了生物竞赛,范运梁所教授的生物教学成绩也是引领整个济南市,每年全市统考成绩、高考成绩均位列济南市第一名,连续两届毕业生高考平均分约640分,生物高考平均分近90分,两届150名毕业生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同学高达11人,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同频共振的结果,正如范运梁所说“相互信任、勇闯天下;师生情深、血浓于水”,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他始终将“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工作勤恳,创新实干。

凝心聚力齐奋进,硕果累累谱华章

范运梁除了日常生物教学和初高中生物竞赛教学外,还担任教研组长、教科室副主任等工作,负责高中教育科学研究、中学生英才计划、教育部托管帮扶县中工作、青年教师培养等工作,还承担着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他与同事们一起干事创业,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英才计划引领山东。作为学校英才计划项目负责人,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得我校英才学员入选率和入选人数已连续三年蝉联山东省第一!创立品牌栏目《英才风采》,系统报道我校英才学员的成长历程,每篇新闻点击量均在2000次以上,“英才计划”已经成为了学校靓丽的名片!由于工作成绩特别突出,我校被中国科协和教育部授予“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优秀组织实施单位(全国共有9所中学获评,我校成为山东省唯一获评中学),同时学校也被认定为全国英才计划中学培养基地(全国共39所著名中学入选),范运梁也被授予全国英才计划“优秀组织工作者”称号。

课程建设成果显著。他立足集团贯通培养优势,带领教师团队开发了初高中衔接课程;带领奥赛团队开发了初中、高中生物奥赛课程体系;整合各类资源,构建了完整三年的高中新课程资源库;带领教师团队完成了《高中生物高考备考指南》编制等相关工作。

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高中生物组是全校最年轻的教研组,平均年龄31岁,范运梁与组内骨干教师一起制定青年教师成长方案,精心

指导备课、听课、研课和教学研究等工作,助力青年教师站稳课堂、站好课堂和快速成长,目前已经培养了2名青年教师成长为金牌教练,1名教师成长为济南市优秀青年教师。

科研成绩逐年提升。范运梁将“教学”和“科研”作为自己成长的两条主线,他主持2023年度济南市教育综合改革全链条培育项目《基于十二年一贯制的拔尖创新人才甄别及培养机制建设研究》,参与山东省重大招标课题《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研究》,参与山东省教育厅2023年度调查研究课题《山东省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时间路径研究》,参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概念视域下的创新素养培育研究》,参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多元导师制育人模式优化与实践改进行动研究》。2022年,《一种快速、高效提取多种样品DNA的方法》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生物学通报》发表,《导师多元·协同共育——“多元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在《山东教育》发表,2023年,《创新素养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关系》在核心期刊《中学生物教学》发表,《“假说—演绎法”在“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在《中学生物学》发表,《群体中两对相对性状间的自交、自由交配、测交问题——2021年高考山东卷遗传题的拓展总结》在《教学考试》发表,主持设计的《小研究·大保护:筑牢黄河三角洲生态安全》也被评选为2023年山东省黄河文化育人优秀案例。

研究成果辐射全国。近两年来,范运梁和同事们积极总结学校科研成果,并在北京、山东省、河南省、江西省、香港等多地作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了集团辐射带动作用,受到了全国教育界同仁的广泛赞誉。

千里奔赴践初心,托管帮扶担使命

根据教育部《关于组织实施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的通知》和《“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山东大学负责托管帮扶江西吉安县立中学、河南新县高级中学两所高中学校。在山东大学的统一领导下,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承担托管帮扶主要工作。

作为本项目的负责人,范运梁积极与山东大学、河南新县高级中学和江西吉安县立中学密切沟通,精心制定每学期的托管帮扶计划,并有序开展相关工作。从2022年至今,先后开展15次实地面对面交流和线上交流,涉及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教学示范、德育体系、跟岗学习、奥赛培训、教育科研、资源建设、传统文化、科技前沿和生涯教育等各个层面,虽然跨越千里,但是鲁豫鲁赣情深,每一次的互动交流,对双方教师来讲都是难得的互相学习和互相进步的机会。同时,为加强资源的共建共享,范运梁积极协调教务处、各年级和各教研组与托管校建立线上教研机制,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同破解新高考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开创性的组织学生跨省面对面活动,这在全国尚属首次。2023年5月,组织我校高二年级学生走进河南新县高级中学,两地师生跨越千里共聚一堂,交流学习共话青春,双方学生共上一堂课,相互分享学习方法和开展团体活动,时间虽短,但情意绵长,正如学生所讲,“没有想到这次的河南之行成为了我人生中最难忘最触动的经历”。同时,我校每年暑假都会迎来吉安县立中学和新县高级中学师生进入我校奥赛中心学习,三校师生共同学习和交流,同学们互帮互助,相互学习,这些帮扶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更是拓宽了视野、结下了深情厚谊,这些都是难得的人生经历。

托管帮扶使命重大,意义非凡,未来,范运梁将继续在山东大学和附属中学指导下,进一步创新帮扶方式、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带动提高帮扶县中的育人质量,引领带动整体提升帮扶县中所在县域基础教育办学水平。

上一条:段抗(土建与水利学院 ) 下一条:冯存峰(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