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刘久荣,现任中国材料学会、化学会会员,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计划(173计划)首席专家,Adv. Mater.、Adv.Funct. Mater.、Nat. Commun.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军委科技委173计划会评专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人。
近5年来,主持承担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173计划)、国家国防重大工程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军工预研、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15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 Adv.、Adv. Mater.、ACS Nano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SCI引用超过8000次,参加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做邀请报告。申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国防专利2项,多项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成果转让获得实施。
二、主要事迹
强化使命担当,系统谋划推动各项改革再出发
1.努力推动学科转型升级。刘久荣老师长期从事电磁仿真设计、屏蔽和吸波材料制备、性能调控及应用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依托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不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验和测试设备,还组建了一支由多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电磁材料研究团队,加强电磁功能材料方面的引入力度,推动大平台、大团队建设,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益。
山东大学电磁功能材料研究团队现有团队成员40余人,导师队伍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1人,副研究员1人,其中1人获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1人获“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获“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团队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已培养博士/硕士40余人。研究生队伍形成了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自主科研氛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所培养的毕业生中,11人在大学任教,多名硕博生任职于军工科研院所、大型央企研发单位,并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2.提升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刘久荣老师近五年到账经费2545余万元,ESI高被引论文21篇,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项。
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教学一线育良才
刘久荣老师不断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科研和育人相统一,坚持传道授业解惑与改革创新结合,承担本科生《有机化学》等核心课程、《专业英语》和《Essenti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课程、将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珍惜学习时光、丰富学识、追求真理。
刘久荣老师在研究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传授学术知识,引导研究方向,还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同时,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方向上给予了关键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更顺利地在科研领域或其他领域发展。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生1人次获得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1人次获得山东大学“榜样的力量”提名,2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博士),2人次获得山东省优秀学生,多人次获得山东大学各类称号或各类奖学金。
坚持“四个面向”,矢志科技创新攀高峰
刘久荣老师在电磁功能材料理论前沿不断深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定期组织学术讨论、研讨会等活动,激励研究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深入研究,探索解决方案。例如,有研究生合成了几种导电MOF材料可应用于电磁波吸收,但缺乏深入理解和研究。团队导师通过组织学术讨论,研究该课题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该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并指导学生可以采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反复地讨论和引导,以及对学生的鼓励,该学生解决了导电MOF材料的介电常数调控难题,为设计新型高效吸波材料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发表的科研文章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学生本身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刘久荣老师在技术与应用方面同样做了大量工作。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小米、华为手机和基站以及联想、华硕笔记本等电子产品中;研制的电磁功能材料已应用于国防军工多个型号装备,为军事领域和企业行业发展作出了实际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