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冉宁,女,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研究员,国家脊髓损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山东大学骨科医学研究中心PI,聚焦脊柱脊髓损伤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长期致力于外泌体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建立、工程化外泌体的构建及其在神经-肌肉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发表 SCI 论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共同第一作者1篇,共同通讯3篇。包括中科院一区医学top 期刊GUT,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EMBO Molecular Medicie, Bioactive Materials,Biomaterials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 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1 项,第 69 批博士后面上项目1 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 转化1项,转化金额1760万。
二、主要事迹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为先以身作则
候选人及其团队高扬心系天下、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言传身教、薪火相传,保障医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候选人作为学术带头人,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创新举措,从学生日常科研工作的场景出发,开创出分级组会制度。全员组会中,候选人带领学生关注新时代重要讲话精神,呼吁学生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做好科研工作者的铸魂育人工作。小组会中,候选人指导各团队定期开展情绪管理活动,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美好品德。分级组会制度从大到小,树立以德为根的树人目标,在此基础上培养每位科研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及积极心态。候选人创新开展工作环境微改造项目,在实验室和医院科室设立文化墙,在实验设备、科室病房处贴示提示标签、暖心标语等,从小事做起,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感,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以德为先、以身作则系列工作开展后,多名学生因日常生活中的善行义举,获评“最美医学生”称号,形成向上向善的团队氛围,树立立德树人标杆。
彰显本科教育首位任务,树立人才梯队标杆
候选人提倡“入学即教育,教育即创新”理念,吸纳多名本科生加入团队,从零开始,打造医术和科研双精的人才梯队。团队内多位研究生、本科生获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积极参与本科生理论课、实验课教学,举办针对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开展本科生基础医学论坛,为青年人提供发展机遇和广阔视野。
案例1. 因材施教,精准打造本科生科研梯队
候选人担任指导老师期间,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基础教育,培养本科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出一条“从零开始”的完整教育模式。候选人以指导老师身份,带领团队内五名临床医学长学制专业本科生积极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紧跟临床转化需求,以“抗体工程化外泌体靶向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为题参赛,分别获校赛一等奖、东部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及最佳学术奖。候选人对学生研究方向的精准把控及学生展现的科研素养,获得参赛选手及评委的一致好评。候选人培养下的多名学生自大二起即开启科研训练,产出多项科研成果,共发表SCI论文9篇,延长科研训练时间,推动科研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案例2. 专注培养医生科学家,打造临床科研阵地
候选人深耕科研第一线及临床第一线,响应国家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结合号召,以培养“熟练临床,精通科研”的复合型医学型人才为目标,开辟出“临床发现问题-科研解析问题-临床解决问题”的闭环培养模式。搭建由临床青年医师、博士后、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交流平台,吸纳具有分子生物学、化学、材料学、生物信息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人员,从临床问题出发,聚焦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损伤修复难,药物递送的难点问题,打造以“医工交叉”、“医理交叉”、“医文交叉”为基础的“MED+X”医学生培养模式。联合培养24名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为临床输送高质量的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医学生。候选人协助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获得2023年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等称号。
专注基础医学临床转化,助力健康中国2030
候选人积极投身临床工作,于临床中关注神经肌肉疾病损伤修复困难的问题,开发出工程化外泌体药物递送系统,并将其应用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同时致力于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将研究中心的科研产出与产业化中心现实生产力高度结合,以创新切实驱动发展。
案例1. 专项精研,推动科研与临床并驾齐驱
候选人瞄准神经肌肉系统疾病药物递送困难的问题,专注于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开发高效的药物运输佐剂。主要聚焦于工程化外泌体药物运输体系的开发及应用,利用噬菌体筛选等核心技术,寻找到外泌体作为载体靶向运输的有效途径,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Biomaterials、EMBO molecular medicine等知名期刊。候选人将外泌体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至脊髓损伤及乙型肝炎病毒检验领域,精研外泌体在器官交互中的重要信息传递及药物运输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Gut、Bioactive Materials等知名期刊。在以上科研工作中,候选人鼓励学生通过临床轮转寻找问题,并归纳问题,涌现出多个以工程化外泌体为核心的临床课题。相关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专利转化一项。候选人多年来将“两根两专”的育人原则贯彻于医教研三大领域,培养出多批具有家国情怀、道德情操、扎实学识的具有科研能力的医学生及“五术”医学人才,为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