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李道军,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法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从1984年至今,在山大工作的35年里,李道军老师一直兢兢业业地奋战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诲人不倦,乐在其中。他坚持传承和发扬山东大学重视课堂教学、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宗旨,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他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育人为本,引领学生家国情怀,凭借认真敬业的态度,扎实严谨的学风赢得了学生的尊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老师是学生心目中永远的恩师和朋友。
【个人事迹】
扎根山大,耕耘卅载
1980年夏,出于对历史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对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景仰,李道军教授以优异成绩被山东大学历史系所录取。在山大,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因学习成绩突出而被留校任教,参与创建档案学专业,并担任“情报学概论”“外国档案管理学”“档案法学”“法学概论”等多门课程的老师。上世纪90年代,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高端法学人才,他决定在法学方面深造学习,并考取了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回到山大法学院工作。从1984年至今,在山大工作的35年里,李道军老师一直兢兢业业地奋战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诲人不倦,乐在其中。
授业解惑,亦师亦友
在既往的教学生涯中,李道军老师一直坚持传承和发扬山东大学重视课堂教学、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宗旨,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获得了单位师生的肯定与称赞。
初到山大法学院时,李老师作为年轻教师,一直以饱满的热情奋战在教学和课堂的第一线,最忙碌的学年每周要上30多节课。无论是对本科生、研究生,还是继续教育班,对于每一次课,无论已经讲过多少遍,都会在课前再一次认真备课,不断丰富教学内涵,数十年来坚持不懈,辛勤耕耘,厚厚的备课本簿写了一本又一本。他在授课过程中,幽默风趣而不失深度与启发性,不断创新讲授内容,特别注重问题导向,鼓励学生互动研讨,培育自主学习能力,抽象的法学理论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变得生动鲜活,深受学生欢迎,并因此他主讲的《法理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在这一过程中还曾获山东大学教学能手、山东大学继续教育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李老师特别讲究课堂规范,从课堂上的仪容着装到言谈举止,一丝不苟,将“为人师表”、“因材施教”率先垂范作为行为准则。他实践“立德树人”,坚持“德馨”、“徳言”、“德行”、“徳教”,他觉得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是教师的本分,自己从未因个人事务请假或调课,即使身体不适发烧感冒也坚持带病上课;他坚持及时回应学生关切是师者的职责,在日常生活与课余,但凡学生有问题,也总是认真对待、有问必答;他时常与学生一起在校园林荫小路上边散步边解疑答惑,轻松亲切而收效很大;作为学生导师,他定期与学生座谈,关心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引,勇于直面问题,帮助同学们解决生活中的疑惑。
他热心参与学生课外活动,辅导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无论是作为指导老师还是作为赛事评委,都耐心指导、启发、鼓励,深受学生爱戴。李老师常常说:“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通过知识与方法的传授,借助于人格与思想的感染,这个平凡的职业致力于在成就人生、培养人才上造福社会。其实,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与付出,也是源自同学们的可亲可爱,和学生们在一起,年轻学子的清纯阳光总是感染着我,让我一直保持充满青春的健康向上心态,我要感谢教授过、接触过的每一位同学!”李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育人为本,引领学生家国情怀,凭借认真敬业的态度,扎实严谨的学风赢得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尊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老师是学生心中永远的恩师和朋友。
教研相长,成果丰硕
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李道军老师也深知研究与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李老师一直对学术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毕业留学担任教学秘书和政治辅导员期间,他就曾发表过涉及情报学、档案学、法学等方面的著译文章数十篇。在成为法学院的一名教师后,李老师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余,他十分重视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断学习,深耕于法学研究之路,在教学中研究,以研究促教学。多年来,他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以及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重点项目等。他还出版了《法学导论》、《法的应然与实然》、《现代法律文书写作》、《法理学要论》等多部著作,在期刊、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学术园地里奉献出智慧的力量。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30多年的教育之路上,李道军老师行稳致远,孜孜以求,既如树般扎根大地,学术功底扎实,理想信念坚定,言传身教;又如云般仁爱体贴,关心学生学习生活,传道授业解惑,散发着一名师者的光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