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年教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青年教师 >> 正文

刘丙强(数学学院)

2024年06月21日 16:47  点击:[]

一、个人简介

刘丙强,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10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其间赴美国乔治亚大学留学三年。长期承担数学公共课与专业课教学,主持参与多项省级、校级教研项目,担任数学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数学学科学位委员会委员,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从事数学与生物医学交叉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在高水平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担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生命科学专委会委员、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分会理事、山东生物信息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二、主要事迹

坚守课堂主阵地,践行课程育人

承担公共教学任务,助力学生夯实基础:刘丙强自参加工作以来,承担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核心基础课程。数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数学公共课教学的效果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不同学科的学生,充分考虑学科需求,因材施教,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翻转课堂”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主持了教学改革项目“医学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方案优化,参与的工程数学课程获评“山东省课程思政师范课程”。刘丙强承担的公共课程,在学校教学评价系统中的排名始终名列前茅,并获得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优秀奖”“课堂质量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注重专业课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作为国家教学团队(运筹学)骨干成员,承担了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数据结构》、《图与组合优化》,以及研究生专业课《图论及其应用》《组合优化》《生物信息计算》等课程,参与出版了国家精品课程《运筹学》(第五版),作为主讲人之一完成慕课录制并上线,拓展了课程的受益面。通过在所承担的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方面的努力,切实提高了育人效果。典型案例:致力跨学科本科教学,服务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人才培养:刘丙强基于自身从事交叉学科研究背景,致力于跨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在数学院专业课教学中,注重课程与科研前沿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书本知识跨入到科学前沿中,主持了教学改革项目“生物信息与数据结构”承担山东大学基础教育拔尖计划“泰山学堂”生命取向的“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课程,对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设计,针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新时代特色,重点讲授生物医学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并结合前沿文献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数学与生命学科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直观感知。同时,刘丙强承担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实验班的“生物信息大数据”教学任务,从实例引入理论,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如何从生命科学问题归纳出计算问题,并通过数学理论来解决。参与基础医学院的合成生物学课程“遗传机器的组装与设计”,并参与翻译《人体微生物组》教材。上述典型举措对培养相关学科学生从事前沿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引导许多学生在后面的读研深造中选择从事跨学科交叉研究。

推动交叉学科研究,培养科研创新人才

刘丙强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利用图论、组合最优化和机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生物医学大数据处理与分析中面临的计算挑战问题,属于前沿交叉领域,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准医疗息息相关。刘丙强坚持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积极寻求跨学科合作,在解决生物信息学问题的同时,也给相关的数学学科带来新的问题和启发,促进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发展,在生物医学组学数据挖掘与分析中的计算问题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论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Bioinformatics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2项,获聘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其中,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 “乳腺癌精准医学中的数学模型与算法研究”开展复杂疾病相关的生物医学大数据挖掘数学模型和算法研究,致力于建立基于多组学数据的算法流程,指导个体化组合药物设计和诊疗,实现乳腺癌精准医学的根本性技术变革,彰显生物信息学研究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的贡献。刘丙强将科研与育人相结合,通过指导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毕业设计,指导研究生从事交叉研究,培养创新人才。典型案例:组织交叉学科研究,培养学生技术创新和集成的能力每年指导1-2个科创小组,所涉及课题均属于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涉及数学、计算机、物理和生物专业的学生。2018年,指导的科创项目“种群泛基因组参照的构建算法”获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9年指导本科生在SCI收录的国际期刊《MathematicalBiosciencesand Engineering》上发表学术论文。指导研究生从事交叉学科研究,毕业博士生7名,均已在国内外高水平院校从事科研工作。基于学科交叉研究需求,整合国际、国内相关跨学科学术资源,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提供理想的条件。博士生王筱颖在与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信息学系联合培养下取得高水平学术成果,两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毕业后赴美深造。同时,基于生物信息学跨学科交叉的特色,积极拓展与行业的联系与交流。带领研究生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学者和医务工作者开展合作交流,共同承担课题,探索利用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复杂疾病中的数学问题,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引导研究生树立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山东的意识。

做好服务与管理工作,加强课堂外育人成效

刘丙强曾担任系统与运筹研究所所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执行负责人,并先后分管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致力于构建本科教学荣誉成果奖励体系,增强教师教学工作获得感;组织承担学校教学比赛等活动,服务教学研讨。期间,协助学院进行了本科生一流专业申报工作以及拔尖计划2.0申报工作。“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与“统计学”均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山东大学“数学”专业获批国家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刘丙强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执行负责人承担了山东大学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与计算科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并主导了专业培养计划修订。在充分调研国际国内顶尖名校教学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科特点、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升学深造等方面的情况,制定了新的课程体系,增强了应用背景的课程,包括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的《算法与计算智能》《数据科学导论》《机器学习》等;针对智能医学图像识别开设《视觉与数据计算》;针对经济管理开设《运筹与经济行为》《经济计量学》《经济控制论》等;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27.9%,完善了专业本科教学体系。同时,为了辅助培养计划的实践环节,构建了完善的计算平台和实验平台,制定名企参观实践办法,先后与胜利油田、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浪潮集团、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实践基地,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特色教学体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就业、跨学科深造。刘丙强担任运筹学研究所所长期间,主导了运筹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所里老师一起,结合专业在图论、组合优化方面的深厚基础,以及在管理科学、网络科学、生物信息学方面的交叉特色,加强了《图论及其应用》《组合优化》《生物信息计算》等课程的内容要求,开设了“计算系统生物学”“深度学习”“网络博弈”“大网络与图极限”“图神经网络”等读书班,保障本专业研究生在专业基础和专业拓展方面的教学科研效果。

同时,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曾担任数学学院2012、2016级班主任首届“强基计划”班学业导师泰山学堂数学取向教授指导小组成员,2013、2014级班主任。典型案例担任数学学院班主任期间,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大学生活方面的各种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协助联系相关方面的专家老师,对学生进行学术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为了解答金融数学班同学们的困惑,帮助同学们了解金融和数学的关系以及专业的发展前景,组织了与金融从业者的面对面交流活动,邀请了齐鲁证券衍生产品部业务副总监王皓做嘉宾来跟同学们探讨金融和数学的未来。基于在此项工作中的优异表现,获得了“山东大学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

上一条:李远(东北亚学院) 下一条:刘纪化(海洋研究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