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男,管理学博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类脑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 (破格晋升),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以博士生身份破格评选),研究领域为神经经济与神经金融学、以及行为与实验经济学。
近5年来,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PNAS)和Management Science(简称MS)等国际顶尖期刊,以及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 (2篇)、Economics Letters、经济学(季刊) (2篇) 等国际国内权威期刊 (共计13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截止目前,英文研究成果已被引用280多次。
神经经济与神经金融学(经济学、金融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交叉)。神经经济学(Neuroeconomics)是运用神经科学方法和技术,分析驱动经济决策或行为神经机制的一门新兴跨学科国际前沿研究领域,它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神经金融学(Neurofinance)是神经经济学的一个研究分支,它主要采用神经科学技术研究金融决策。
二、主要事迹
神经经济领域重大创新成果:Debiasing the disposition effect with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The role of cognitive control (以第一作者身份于2023年发表在MS)。该成果是MS自创刊以来发表的第一篇神经金融跨学科研究。MS是UTD24、ABS4+和FT50期刊,是经济管理领域公认的国际顶级期刊。
科学价值:一直以来,关于认知控制对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因果性作用,行为金融学者都没有提供有说服力的实证证据,主要原因是很难对认知控制进行精确测量、更难对认知控制进行外生操控。本成果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利用非侵入脑刺激技术外生操控认知控制,验证了认知控制对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因果性作用。本成果提供了一个对难以测量的变量进行外生操控、以此检验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新研究范式。
社会经济意义:目前,类脑智能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重点研究领域。我国2016年先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部署“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项目,以脑认知原理为主体,以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脑重大疾病诊治为两翼,抢占脑科学前沿研究制高点。本成果从金融学角度研究了投资者行为决策的脑机制,深化了投资者决策类脑智能理解,促进了金融领域的类脑智能应用。
行为与实验经济领域重大创新成果:Confusion cannot explain cooperative behavior in public goods games (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于2024年发表在PNAS)。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名刊 (Cell、Nature、Science、PNAS) 之一。
科学价值:行为与实验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假设是可以通过个体的行为选择来推断其动机或偏好(即显示偏好原理)。但是,以往一项研究对这一假设提出了质疑,即:公共物品博弈中的合作行为主要是由于参与者对实验的困惑导致的。本成果实验研究发现,如果参与者得到很好的实验指导,使得他们对实验的困惑最小化,合作行为仍然存在,这就表明社会偏好(而不是困惑)是公共物品博弈中合作行为的主要动机。
社会经济意义:合作是实现资源共享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关键所在。行为经济学家建立社会偏好理论来解释合作。基于社会偏好的理论解释,政策制定者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社会认可和表扬)来提升合作。如果社会偏好理论不能解释合作,则以社会偏好理论为基础的政策措施是有偏的。本成果为社会偏好理论解释合作提供了直接证据,表明政策制定者以社会偏好为基础的合作助推举措是有效的。
结合自身学习经历,深入剖析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需具备的综合素养,将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总结为四个关键能力。
首先是思辨力,即独立思考和辨析本质。当面对问题时,学生们不能仅仅依赖于查阅资料,而应该对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思考辨析其本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能力在科研和人生道路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而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其次是批判力,即接受批评和勇于质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多思多想,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第三是创新力,即追求新颖和与众不同。勇于质疑只是创新的第一步,真正的创新在于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需要具备创新性思维。
最后是执行力,即设定目标和克服惰性。执行力是成功的关键,“做研究,有了想法就要尽快落实。”创新思维和学术见解是学术成就的基石,而执行能力是将这些转化为具体研究成果的关键。
这四种能力是学生在成长成才的田野上行稳致远的关键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