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年教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青年教师 >> 正文

韩巧霞(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

2024年06月21日 14:52  点击:[]

一、个人简介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主任,山东大学法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山东大学威海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山东省高校思想教育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入选山东大学(威海)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先后入选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获评山东省第二届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比赛特等奖、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研究。近年来出版理论专著1部,先后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等发表文章10余篇,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课题8项,多项智库成果报送中办、省委宣传部等。

二、主要事迹

教书育人方面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紧跟思政课程建设新要求,善用“大思政课”,推进课堂讲授形式改革创新,拓展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样态,发挥网络作用与媒体作用,全面启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突出实践导向,引导项目化运作提升实践能力。

在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方面,不断拓展教学资源,课题组通过与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荣成教学管理办公室合作,挖掘威海地域特色的红色资源,作为负责人完成的《弘扬科学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专题教学设计,《奏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合唱”》课程案例分别获得山东省“同城大课堂”系列活动获奖作品、2023年山东省本科高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在实践教学方面,以“大思政课”的视角,将课堂教学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堂外,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能主动在课堂之外探索相关内容,部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通过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调查实践。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譬如利用学生实践项目的原创拍摄视频《南风窗×调研中国:黄河之上,鲁豫有约——且看山东与河南共谱一幅生态画卷》进行课堂展示,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课题组负责人指导学生打造的创新实践项目“党建就是生产力——寻找脱贫攻坚中的红色引擎”,获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特等奖。2021年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以“高质量发展中党建引领的作用”为重要调查内容,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获评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022年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组织实施“调研中国”项目,获全国百强团队。2023年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以“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探索与路径优化”为主题,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社会服务方面

长期开展劳动就业领域理论研究,导师一作、其二作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论文《人工智能的要素属性及其对就业的挑战》1篇,为国家有关劳动就业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在《人民日报》(评论版)刊发《让文明乡风蔚然成风》,介绍了威海市美德信用建设经验做法。

积极在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等领域建言献策,多篇智库成果被报送到国家有关部门,承担山东省重大舆情研究课题并提交智库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威海精致城市建设,与威海市委政研室、团市委等部门在数字人才、青年就业创业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提交《关于加强城市幸福感建设 提升威海人才吸引力的建议》等报告,研究报告《关于青年来威留威返威就业创业的调研报告》在《威海发展研究》刊发。

调研宣讲方面

依托学院研究平台,牵头成立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团队,连续多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动态变化调查,在校区完成2.5万人/次调查,完成调研报告4份,为学校及山东省有关部门相关工作提供重要决策参考。作为专业教师,长期参加校区团工委“青马班”以及学生组织青年骨干的教育培训工作,指导学生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并获得国家级奖励。所指导的威海校区团工委青年宣讲中心获评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办公室发布的2023年基层理论宣讲表现突出的集体,是唯一上榜的一支高校青年学生宣讲团。长期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先后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等重要比赛,累计获得国家级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21年指导的作品在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获全国特等奖,是威海校区学生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中第一个国家特等奖、山东大学历史上第三个特等奖(文科第一个)。

上一条:冯强(新闻传播学院) 下一条:洪少新(经济研究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