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集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集体 >> 正文

国际教育学院行政团队

2024年06月21日 16:32  点击:[]

一、集体简介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是一所综合性教育机构,以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外国留学生教育、海内外汉语师资培训为主要任务,下设行政服务部门由综合服务管理办公室(基地综合办)、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教务办公室、对外合作办公室等部门。行政团队有工作人员15名,其中党员10名。综合服务管理办公室是支撑学院运行的中枢部门,承担着上传下达、协调沟通、保障服务的基本职能。由行政分管负责人带领的团队,各自有着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同时又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学院各项工作。

二、主要事迹

(一)党建引领情况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为学院事业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引领,落实学校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力实施学院“鲲鹏”卓越青年培养计划,牢固树立学院党委的“党建引领业务”理念,全面推行“党建引领”工作模式,秉承“规范高效、亲情和谐、团结奋进”的服务宗旨,推动党建与行政服务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实现行政管理服务科学化、规范化、便民化,为进一步推动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高质量新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服务保障。

(二)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党建引领领导班子始终着力提升政治能力建设,破解“两张皮”,促进深融合,切实提高政治能力和办学决策能力。

履职尽责领导班子分工明确,一岗双责,充分保障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勇于创新班子坚持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推进工作,在人才培养、学科融合、平台建设、延揽生源、国际交流合作、服务社会等方面积极开拓,勇于创新。

(三)制度建设方面

注重学院制度和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细化工作流程。近期,为规范教职工因公出国,制定出台《国际教育学院教职工因公出国管理办法》;为调动广大行政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制定出台《国际教育学院行政服务管理人员考核管理办法》;为弘扬亲清和谐、团结奋进的学院文化,增强凝聚力,完成学院文化墙建设工程。启动建院30周年筹备实施工作。

(四)工作实绩方面

1.牢固树立以政治建设统领全院工作的思想,严格履行“主岗主责”和“一岗双责”,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寓管理于服务,服务学院教学科研与三全育人,积极融入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参与学校创一流建设和谐稳定大局;服务学院专业建设,主动提升服务管理团队的创新能力,积极申报行政服务管理专项课题研究,树立服务管理工作的研究意识,提高基于服务管理工作实践的研究能力。

2.深化人事人才改革,打破发展壁垒,围绕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和语言与文化传播交叉学科、应用学科特点,在人才引进和存量培育方面,落实学校“青年教师托举计划”,选拔培养具有发展潜力和学术竞争力的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创新人才管理与考核评价机制,联通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和职称评定考核,系统设计,统筹发力;发挥兼职特聘教授、兼职杰出中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学者等在人才兴院中的作用;建立公平公正、科学透明的绩效改革制度,强化激励机制,建立学院荣誉体系,设立育人和科研奖励基金,秉承以人才为本,以教师发展为要的理念,强化绩效激励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杠杆作用,激发人才内驱力;加强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和聘任兼职专家学者力度,近两年引进荣聘教授1人,兼职特聘教授1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4人。

3.聚焦“文化传承创新和文明交流互鉴”主题,组织青年师生面向乡村青少年开展“华彩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公益课程、“和美课堂”世界多彩文明交流互鉴公益课程、“日新课堂”教师文化教学赋能公益课程,打造规模化、系统性、广辐射,可传承的文化公益新模态。“三个课堂”先后走进山东邹城、山东临沂、山东淄博、河南确山等44所贫困县区中小学开设了超12000课时的公益课程和体验活动,被评为山东大学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项目,获评第八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多次被新华社等国家级主流媒体报道,单篇新闻浏览量超100万。“三个课堂”赋能乡村教育已成为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公益教育品牌。

4.切实发挥学院、基地窗口服务、传统文化育人、社会服务和国际传播等功能的重要作用,不断更新工作思路、增强创新意识、提升行政服务管理质量,在学校重大接待任务方面顺利承接完成;以2023年为例,累计接待各类参观来访181次,接待人数共3534人,总时长超过330小时,其中包括来自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在文化育人方面,通过通识课、党支部主题活动与联学共建、文化沙龙、专题讲座、学生社团活动、创新创业赛事演练强化训练等多元化形式,进一步凸显了体验教育模式特质与价值,彰显了我校传统文化育人特色;形成了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以沉浸体验教育模式,激发学生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自觉自发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现体验教育模式模块化的海外输出,扩大山大方案的国际影响力,并且将在服务学校孔院基础之上,加强国际中文教育行领域和传统文化海外孵化与推广。

5.以学科聚合优质资源,深化国际教育合作交流创新发展。我们始终围绕学院“核心圈、添翼圈、多助圈”国际合作交流发展路径,以国际化视野、联动性思维、有组织规划为纲领,实施以学科为主体、发挥第二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优势经验、国内国际互动循环、质量兴院质量强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组织地开展各类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在其与学院青年教师托举计划、人才培养鲲鹏计划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创新发展与协调发展,深度参与构建学校国际生态系统,继续强化服务国家发展、事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大局意识。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方面,主动对接申报立项教育部委和有关部门“汉语桥”等语言文化交流项目30余项,总数居全国前列。二是服务海外中文需求,服务我校海外孔子学院建设,深入融合学院“凝练山大特色服务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格局,对外合作办公室秉承学院“立足周边、对焦日韩、辐射欧美、联通‘带路’”十六字方针,以“点-线-面”方式构建国际中文教育与为基础的国际合作网络,2023年为例,来华体验交流实施项目数量达21个,完成“带路”沿线国家1500余人次的文化教育交流,积极为学院师生提升海外经历,增强全球胜任力,发挥中文的语言服务功能;推进面向海外青年学家培养培训,定制开发式国际化课程,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多元主体建设,增强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三是全面服务国际中文教育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双循环相互支撑”格局,在服务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学校学院支援中西部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近几年在扶贫援疆推普活动中培训培育当地高校教师1000余人次,为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民族团结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光荣使命交出山大答卷。四是深化推进鲁港澳高校院所创新联盟内涵和工作部署,积极为推动鲁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协同创新、推进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一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管理团队(青岛) 下一条:土建与水利学院岩土中心团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