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集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集体 >> 正文

药学院病毒及重大慢性疾病药物研发团队

2024年06月21日 16:07  点击:[]

一、集体简介

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勇担“守护人民健康、服务健康中国”的崇高使命,长期深耕于抗病毒(艾滋、新冠、流感、乙肝、猴痘等高致病性病毒)及重大慢病(痛风、心脑血管等)药物的研究工作。团队由刘新泳教授领衔,包括山东省泰山学者1名,国家高层次人才2名,山东省杰青及优青各一名,齐鲁青年学者3名,在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共计63人。团队在Cell、Sci Transl Med、J Med Chem、J Med Virol等期刊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目前已有4个创新药物(抗艾滋病、抗流感和抗痛风)实现成果转化,转化金额1.1亿,其中抗艾滋病I类新药K-5a2和抗痛风Ⅰ类新药HY-0902获得临床批件,在药物研发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团队先后承担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点国际合作及面上项目、省部级重点及重大项目等5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三),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二)、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等重要奖项。团队学生曾获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各类社会奖学金、国家级和省部级学术竞赛最优奖、山东省及山东大学各类重要荣誉奖励七十余次,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

二、主要事迹

科研成果——心怀“国之大者”,勇攀科研高峰

1.研究方向:山东大学药学院刘新泳教授组建的病毒及重大慢性疾病药物研发团队,致力于高致病性病毒(艾滋、新冠、流感、乙肝、猴痘等)以及重大慢病(痛风、心脑血管等)药物的研究工作。团队以国家战略以及临床需求为指导,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抗病毒及重大慢性疾病药物研发体系,为国家医药创新贡献力量,体现了山大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2.学术成果:团队在Cell、Sci Transl Med、J Med Chem、Chem Soc Rev、J Med Virol等权威期刊累计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获授权100余项;主编《基于靶标的抗艾滋病药物研究》、《Antiviral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等4部专著,主编专刊两期(药学学报2020年55卷4期、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21年31卷9期)。团队长期从事抗病毒及重大慢性疾病药物的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工作积累,为候选药物的成果转化打下坚实基础。

3.成果转化:①联合山东齐都药业完成抗艾滋病药物K-5a2的临床前评价,于2023年3月获临床研究批件(CXHL2300019,CXHL2300020),正在进行规范化I期临床研究。②联合山东海雅医药完成抗痛风Ⅰ类新药HY-0902的临床前评价,于2024年1月获临床研究批件(CXHL2301212,CXHL2301213)。③抗流感药物I-3B已与山东齐鲁制药签订技术开发合同,正在进行临床前评价。④抗痛风药物S3已与杭州时森海公司签订技术开发合同,正在进行临床前评价。上述候选药物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望为患者提供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提升我省乃至全国医药产业创新力具有重要意义。

4.承担课题:团队科研实力雄厚,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20余项,包括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2项(2010ZX09401-302-3-1;2011ZX09203-001-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2023YFC2606500;2023YFC2308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3项(30910103908;81420108027;822115304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项、青年基金6项、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重大以及面上项目30余项,包括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项(303DF000033;2009ZX09103-117)、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20110131130005;20070422083)山东省重点项目4项(2017CXGC1401;2019JZZY021011;2020SFXGFY08;ZR2021ZD17)。人才项目4项(国家高层次人才2项;山东省杰青、优青各1项)。

5.获得奖励:团队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三,2016),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二,2012),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项(第一,2010、2016)、二等奖1项(第一,2005);曾获2000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004山东省优秀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2004年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奖、2002年山东大学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07年山东大学十大优秀教师、2009和2012年度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9山东大学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山东大学2012年度爱岗敬业十大模范人物,2010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2011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获全国优秀百篇论文提名奖、2016年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2021年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2年宝钢优秀教师、2022年山东大学优秀教师等称号。

合作交流——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国际影响

团队依托教育部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山东省药物分子设计和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中比抗病毒药物国际合作中心等科研平台,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单位、企业、医院合作,构建产学研医相结合的创新药物研发体系。①抗艾滋病药物:联合比利时鲁汶大学、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美国北卡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发现了多个抗艾滋病候选药物,发表SCI论文100篇,与齐都药业联合开发的抗艾滋病Ⅰ类新药K-5a2获临床批件,目前正在山东省齐鲁医院进行临床研究。②抗痛风药物: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发现多类新型抗痛风候选药物,发表SCI论文10余篇。联合山东海雅医药开发的抗痛风Ⅰ类新药HY-0902获临床批件;抗痛风候选药物S3与杭州时森海公司签订技术开发合同。③抗流感药物:与山东省农科院家禽所、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合作,发表SCI论文10余篇,发现数个高效抗耐药的候选药物,其中I-3B已与齐鲁制药签订技术开发合同。④抗新冠药物:与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合作,发现高效抗耐药的候选药物C5N17B,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发表SCI论文10余篇。⑤抗乙肝药物:与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合作,发现了具有良好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17i,与山东司邦德药业达成合作意向,发表SCI论文10余篇。

团队建立了多层次的学术交流网络,鼓励广泛参与、提出问题和深入思考。承担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GXL20200015001),邀请中国、美国、比利时、西班牙等数十所知名高校的国内外优秀学者做学术报告。组织团队成员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上百次。学术论文多次被Coordin Chem Rev、J Am Chem Soc、Nat Rev Rheumatol、Chem Commun、Org Lett.等化学及生命科学领域权威期刊引用。2014-2023年连续十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多次入选World’s Top 2% Scientists、“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在学术交流与合作中传递山大声音,努力提升山东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人才培养——传承“工匠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团队在推动学科融合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交叉学科药物化学专业的建设上,不断深化和完善学科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全面学习与科研能力的团队成员。团队学生曾多次获得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全国药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一等奖、山东省研究生药学学术创新论坛创新成果特等奖和优秀奖、江苏省研究生“创新与转化”学术创新论坛一等奖、山东大学宝钢奖学金、齐鲁制药奖学金、诚创奖学金、正大天晴奖学金、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山东省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山东大学优秀研究所生、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干部、山东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山东大学五四杰出青年奖、五四青年科学奖、五四青年优秀成果奖、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药学学报》药学前沿优秀壁报奖、富山亚非会议优秀墙报奖、中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优秀墙报奖、国际抗病毒大会旅费奖、山东省研究生药学学术创新论坛优秀壁报奖等荣誉共计七十余次。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多学科课程设计、实践技能培养等一系列措施,使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科研人才,为推动医药领域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一条:基础医学院GPCR药物靶点与膜受体研究团队 下一条:党委宣传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