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教育工作者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教育工作者 >> 正文

周新顺(文化传播学院)

2024年06月21日 14:38  点击:[]

一、个人简介

周新顺,湖北武汉人,本科、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为文化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投身教育工作二十余年,从辅导员到专业教师,到走上教学管理岗位,一贯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理念,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作为专业教师,长期扎根教学一线,年均工作量500学时以上;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积极推动教改研究,完成省级教改项目,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广受学生好评;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主持多项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著述成果多次获奖。从事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高效务实,勇于创新突破,善于处理棘手问题,群众口碑良好,任职以来在“新文科”“双一流”建设等领域工作成效显著。

二、主要事迹

长期扎根教学一线,勇挑教学重担,承担大量一线教学工作任务。承担多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学科平台基础课程、全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近十年来,每年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均在500课时以上。

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一贯视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生命。所授“中国当代文学”“中国乡土小说专题”“中文写作训练”等专业课程紧扣前沿、内容丰富、设计精良,方法多样、善于运用新媒体手段,效果生动,极富吸引力和启发性,深受历届学生的喜爱和教学督导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繁重的行政和科研工作之余,积极为全校本科生主讲人文素养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国当代文学名作选讲”,十余年来坚持每学期滚动开课,风雨不辍。该课以深入浅出的内容设计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深受学生欢迎,每学期选课人数爆满,“一课难求”,开设十余年来,惠及数千学子,成为校区最具口碑和最受欢迎的通识选修课程之一。

2019年被授予山东大学(威海)“教学能手”称号。

从教十余年来,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先后主持校级教改研究项目多项,教改成效突出。2018年成功申报并主持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中文写作课程的理念、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M2018B352,面上项目),2021年顺利完成结项,结项成果受到评审专家一致好评。


2020年担任文化传播学院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以来,严格落实学校疫情防控措施,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确保了日常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运行。

2020年春季,面对突发疫情,校区全面转入线上教学,大多数教师尤其是文科教师对于在线直播教学在技术和方法上还很陌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为此,我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在居家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以极短时间录制了时长一个多小时的视频节目《在线直播教学实用教程:雨课堂和腾讯课堂的安装和使用》,以文科教师易于接受的方式,一步一步详细演示和讲解在线直播教学的技术和方法。该视频节目在校内平台和公共平台(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7411V7ir/?vd_source=885faea0a5e8f6ee5e3ee3890123ce9f)推出后,受到全校教师、校区主管领导及教育界同行的广泛好评,为疫情防控形势下在线直播教学的迅速普及和推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任职以来,高度重视、深入推进“新文科”和“双一流”建设,狠抓教学创新和课程建设,积极从政策、经费等方面创造条件,推动全院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改研究和教学成果培育,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服务和帮助一线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措施有力,成效显著。近四年来,全院共有1个教师团队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1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课程入选山东省一流课程;此外,在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教学创新大赛等方面,学院也屡获佳绩。


立足教书育人本位,甘为人梯,乐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连续多年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和科研导师,热心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在学生的学业指导、科创竞赛、考研指导、职业规划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深受学生爱戴。

担任教学副院长以来,高度重视学生的升学就业工作,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每年为本科生举办两场推免/考研业务培训会,精准针对学生在推免、报考和面试等各个环节的需求,开展形势分析、志愿选择、专业复习、面试技巧等方面的辅导培训。同时,积极发动和组织全院各专业方向骨干教师,安排固定场所和时间,为复习备考期间学生提供专业咨询和答疑服务。这些工作有效促进了毕业班的升学工作,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

本人平时也投入大量时间,通过面谈、电话、微信等方式为学生在科创、考研、就业等学业和职业发展方面提供一对一专业咨询和心理疏导等服务;面对一些毕业生申请到境外留学深造需要教授推荐,也做到了有求必应,投入大量时间为每一位前来求助的学生认真撰写推荐信、及时完成在线推荐流程,十年来,共向境外高校推荐了百余名毕业生,帮助他们实现了留学梦。长期的付出收获了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被学生视为“最喜爱的老师”和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上一条:周加强(青岛校区党工委) 下一条:朱慧娟(齐鲁医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