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扎根教育15年,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技攻关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近5年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2人次获国家奖学金;指导硕士研究生33人,3人获校长奖学金,12人获国家奖学金;指导本科生获中国大学生建筑信息模型大赛特等奖2项。
聚焦专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筹划组织学院工程软件新专业申报,2024年教育部批准备案,山东大学成为全国首个设置该专业的高校;试点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成立“钱七虎学堂”,助力学校“六堂一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体系构建。
矢志科技攻关,坚持产学研用一体融合。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国家科考南极泰山站和南海YS礁军机维修机库等国家战略工程
二、主要事迹
组织建设“工程软件”新专业,深化交叉融合,提升学院专业现代化水平,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土建与水利学院教学副院长,面对传统土木类水利类专业发展困境,科学谋划,主动作为,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工程领域重大需求,积极探索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酝酿建设工程软件新专业。在校长和院领导的带领下,组织开展了新专业申报和建设工作。带队赴国内兄弟高校和行业头部企业调研10余次,组织校内座谈会、协调会和校内外专家论证会5次,历经2年时间,完成工程软件专业申报工作。
工程软件专业于2024年获教育部批准备案,山东大学成为全国首个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新专业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以突破工程软件领域“卡脖子”问题为导向,在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育人等方面相对于传统工科专业进行了突破创新,深度整合了学校学院现有学科和专业资源,力争培养一批工程软件领域复合交叉型新工科人才,为我国工程领域关键软件的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提升提供人才储备。
组织建设“钱七虎学堂”,试点推进本研贯通一体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面对国家和学校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谋划建设“钱七虎学堂”,以其为试点探索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新工科人才本研贯通一体培养模式。对标对表国内高校,发掘贯通培养成功案例,结合学校发展定位,撰写完成《山东大学钱七虎学堂建设方案》及系列制度文件、在组织架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学生选拔等方面进行细化,保障学堂各项建设落实落地。截至目前,已完成学堂2022级和2023级学生选拔和个性化培养。
钱七虎学堂面向未来布局新工科建设,构建了“3+1+X”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学校“六堂一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重要构成,其培养的引领未来科技前沿和行业发展的工程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育人成效。在日常工作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理念创新,坚持实践探索。针对本科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欠缺问题,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制,根据本科生不同学习阶段分别制定导师指导计划,构建以导师为主导,研究生辅导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的纵向链条式学习科研团队。在团队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每月组织“指导课”,合理设定课题,开展小组研讨,引导学生围绕专业学术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创新训练项目、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科研课题,进入真实的科研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所指导的本科生已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等赛事一等奖。
潜心科研攻关,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发展需求,以科研任务为牵引,以有效科研为尺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持国家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企业委托研发课题20余项,参与专著和教材编写2部、参编地方标准1项、参编行业规范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第一或通讯作者25篇)、EI论文20余篇(第一或通讯作者15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钢结构协会技术创新奖1项,中国金属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数十项,入选山东省济宁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山东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紧缺人才。
在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智能建造、工程防灾与灾后评估等领域,开展了系列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研发了高性能低镍不锈钢材料及不锈钢结构智能建造关键技术,解决了金属结构锈蚀导致的安全隐患,实现了轨道交通工程长寿命服役;建立了高效装配式钢管结构体系分析理论及设计方法,被列为2023年山东省建筑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目录清单;揭示了火灾下金属结构承载力退化机理,提出了火灾高温下和火灾后金属结构剩余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为灾后金属结构修复加固和功能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成功应用国家科考南极泰山站和南海YS礁军机维修机库等国家战略工程,以及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和世博会中国馆、国家粮食储备库等国计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