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 >> 正文

宋坤(齐鲁医院)

2024年06月23日 00:00  点击:[]

一、个人简介

宋坤,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学系主任,齐鲁医院妇产科学教研室主任,国家重点临床专科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肿瘤妇科主任。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担任山东大学妇科肿瘤生殖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黄河流域妇科肿瘤精准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历任齐鲁医院妇产科教学干事、教学秘书、教研室副主任及主任,工作以来一直坚持理论及临床一线教学。现作为妇产科学学系主任统筹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齐鲁医院,生殖医院及第二医院)妇产科学教学工作。任“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妇产科学》(5年制)编委及数字版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妇产科学》(八年制)编委及数字版编委、《妇产科学》英文版编委;主讲山东大学及山东省精品课程《妇产科学》,累计主持教改课题4项,指导博士生 9 名、硕士生 23 名;通讯作者发表全球医学教育TOP1期刊医学研究论文1篇,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1项,省级奖项5项,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荣誉4次。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大学五四青年科学奖、山东大学十佳团员、山东大学最美医学生、山东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榜样人物等多项荣誉。

主要从事妇科肿瘤临床诊治与精准干预策略研发工作,累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他课题5项;近5年以(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Oncology、Lancet Digital Health,Cell Genomics等期刊发表 SCI 论文20余篇,获得专利11项。参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壹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壹等奖各1项。近年来,作为分中心PI主持GCP临床研究15项,IIT研究8项;参与编写妇产科领域专家共识与指南18项,参编行业专著3部。

二、主要事迹

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重要指示,多方位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各学段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及转化意识。近3年来累计指导学生双创赛事获奖17项,包括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1项、省级5项,个人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荣誉4次。

针对妇科肿瘤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卵巢癌溶瘤病毒药物等多个成果开展转化,与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开展跨学院合作。2023年,指导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王秋曼、长学制硕士研究生王建业等多名同学申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系列赛事,获得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1项,省级金奖4项,实现了我校双创大赛新医科项目国金“零”突破。学生王建业获得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十佳共青团员、山东大学首届最美医学生等荣誉。带领学科4名导师团队获得山东省教育厅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称号。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以身作则、因材施教,坚持科研引领,赋能素质提升。申请人创新研究生科学研究指导模式,全程靠前,有梯度、有计划地指导研究方向设计。主要包括:①完善分组式例会制度,根据不同学段与研究方向,围绕学术及生活展开讨论,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困难;②定期开展青年医师读书会,分享各自精读的文献内容,共同交流、共同进步;③依靠学科平台优势,定期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交流,拓宽科研视野。近3年培养学生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

2023年,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李壮在青年医师读书会中获取灵感,经导师组指导确定外阴癌研究方向,数据挖掘小组内互相学习数据分析方法,定期开展例会汇报,大型Meta研究成果发表于肿瘤学顶刊Lancet Oncology(IF=51.1)。学生李壮获得国家奖学金、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山东大学五四青年科学奖、山东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年度榜样人物等。


坚持临床一线医疗和教学科研活动,主要从事妇科恶性肿瘤临床诊治与精准干预策略研发工作。重点在妇科肿瘤高危预警、精准治疗与生育力保护领域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SGO、ASGO及KSGO国际大会进行口头报告,取得了一定学术影响。近年来先后开展了腹腔镜下宫颈广泛切除术、外阴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等疑难术式。针对年轻肿瘤患者建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体系,有效治疗肿瘤的同时实现生育力保存与保留,造福广大患者。

担任妇产科主任以来,整合学科资源,建立妇产科重大疾病全程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先后带领学科新获得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产科学),黄河流域妇科肿瘤精准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妇科肿瘤生殖学创新研究中心,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妇产科手术学),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妇科肿瘤学)等学科平台,学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上一条:宋晖(口腔医学院) 下一条:宋勇(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