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 >> 正文

孙丰荣(集成电路学院)

2024年06月20日 15:20  点击:[]

一、个人简介

孙丰荣,博士,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999年7月于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随后在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01年7月至今先后在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多次赴多伦多大学等高校进行访学,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为加拿大儿童医院医学影像研究中心Research Associate。主要从事医学图像处理、智能医疗及其他医工交叉问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EI收录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及校企合作科研项目10余项。担任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省科技厅及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主要承担《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等本科生课程以及《工程数学》、《工程中的矩阵理论》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主要事迹

默默奉献,桃李满园

在山东大学任教的23年间,孙丰荣教授始终坚守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以身作则、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躬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孙丰荣教授23年的默默耕耘中,人们看到了一个真正教育者的光辉,他以自己的平凡谱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篇章,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内涵。

孙丰荣教授在23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专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全身心投入其中,心无旁骛,兢兢业业,展现出高度的教育热情和奉献精神。以下是他最近六年(2018-2023)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统计:最近六年,孙丰荣教授承担了《概率统计》本科专业基础课和其他4门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15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本科教学工作量和修课学生人数总741学时、1141人(年均123.5学时、190人);他还承担着《工程中的矩阵理论》研究生必修课和其他2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研究生教学工作量和修课学生人数总364学时、279人(年均60.7学时、47人)。最近六年,孙丰荣教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8人,其中11人已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与浪潮集团合作指导1名企业博士后并期满出站。作为本科生导师,孙丰荣教授六年间指导了14名本科生。

孙丰荣教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事业中。他对教学工作极其严谨,每次课都精心准备,仔细打磨教学内容、反复推敲教学方式,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确保教学内容既传递知识,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学生们也对孙丰荣教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学校的《智慧教学管理服务平台》上,他教授的《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评价/评估报告”中,几乎所有的反馈都表达了对课程学习的满意和对孙丰荣教授教学的高度认可。学生们的评价包括:“逻辑性很强”、“老师讲课很认真”、“教学方法新颖,效果显著”、“教学思路清晰”、“互动性强,教学有效果”、“老师认真负责,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等等。尤其是一位来自集成20.1班的学生评价道:“听孙老师讲课,真的是一种享受”。这些评价不仅展示了孙丰荣教授深厚的专业知识,更反映了他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和对学生需求的深刻理解。

孙丰荣教授对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有着高度的热情和执着。在孙丰荣教授23年的教学职业生涯中,他不仅注重课堂教学的精益求精,还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例如,2022年,孙丰荣教授承担了学校研究生院“研究生工程数学智慧课程群”教改项目。在学院的支持和由15名成员组成的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他主持完成了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修课《工程数学》的课程建设,并已经于2022-23学年秋季学期(75人)、2023-24学年秋季学期(89人)连续两个学期成功开设该课程。再如,孙丰荣教授积极参与集成电路学院自2023年开始实施的《本科生科研“师徒制”项目》,该项目旨在鼓励学有余力的本科生通过实际的科研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目前有3名本科生在他的指导下进行着课题研究。

孙丰荣教授用23年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深刻诠释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他的平凡,因为那份对教育教学事业的热爱,变得如此不平凡。他在我们心中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他用自己燃烧的光芒照亮了青年学子们的前行之路。

跨学科合作,开拓前沿

孙丰荣教授的学术旅程始于山东大学,他在这里博士研究生毕业,并于1999年获得应用数学专业的理学博士学位,这为他后来的科研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博士毕业后,孙丰荣教授在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深入接触并开始专注于医学图像处理、智能医疗及其他医工交叉问题的研究。

2001年,孙丰荣教授回到山东大学任教,自此开始了他长达23年的教学科研生涯。在这段时间里,孙丰荣教授以医学与工程的跨学科合作为契机,不断开拓科研学术前沿,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山大贡献。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和EI数据库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主持并完成了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及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在这段时间里,孙丰荣教授也以其出色的学术能力、严谨的科研态度和不懈的创新精神,在国内外同行中赢得了认可和尊敬。

孙丰荣教授及其团队围绕医学影像、数学、计算机、电子、物理、生物等多学科交叉的共性难题,通过学科交叉研究产出具有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科学突破,造福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例如,孙丰荣教授及其团队在冠心病定量诊断和心力衰竭风险人群的心脏功能AI评价与诊断方面的研究(注:孙丰荣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冠心病定量分析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及临床应用》、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散斑跟踪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2D/3D STE)心功能定量诊疗技术研究与临床实现》),能够提高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再如,孙丰荣教授及其团队在CT图像重建新型算法方面的研究(注:孙丰荣教授主持的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压缩感知的计算机断层图像重建方法研究》和《显著降低X-射线辐射剂量的新型MDCT图像重建算法研究》),则能够降低患者在CT检查中暴露于X-射线辐射的风险,减少癌症等辐射相关疾病的发生概率。

孙丰荣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也解决了相关领域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问题。例如,在学术文章Computer-Aided Diagnosis (CAD) of Pulmonary Nodule of Thoracic CT Image Using Transfer Learning中,孙丰荣教授及其团队基于迁移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深度学习的新方法,成功实现了胸部CT影像的肺结节计算机辅助诊断,其中良恶性肺结节分类准确率、不同恶性度肺结节分类准确率都达到国内外最高水平。再如,,在学术文章Measure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Torsion Using Block-matching-based Speckle Tracking for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中,孙丰荣教授及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块匹配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成功实现了基于2D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扭转力矩计算。孙丰荣教授及其团队的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得到了验证,也能够推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类脑计算等相关学科领域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孙丰荣教授的学术足迹不仅局限于国内,他还多次赴多伦多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进行访学。这些国际学术交流经历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也支撑他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孙丰荣教授正以他突出的学术能力和跨学科的合作精神,为医学图像处理、智能医疗以及其他医工交叉问题研究做出贡献。在同事、学生、朋友心中,他不仅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也是一位敢于开拓、砥砺前行的科学家。

推动产教融合,助力学院的融合协同发展

孙丰荣教授积极响应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投身于产教融合、服务社会和有组织的科研创新实践活动中。他的工作不仅为集成电路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做出了贡献,也在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发挥着作用。

在山东大学任教的23年间,孙丰荣教授积极探索产、教、研、学融合模式与机制,与有着行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例如,孙丰荣教授与海信集团通过山东大学海信研究院在数字医疗领域开展了较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孙丰荣教授及其团队将前沿的医学图像处理和智能医疗技术与海信集团的数字医疗发展愿景相结合,研发了“三维超声工作站”、“散斑跟踪二维超声心动图成像技术”等多项具有商业化潜力的创新产品和技术。这些产品和技术不仅增强了海信集团在数字医疗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也进一步提升了孙丰荣教授及其团队在医工交叉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再如,孙丰荣教授与浪潮集团、海信集团等企业开展了联合培养企业博士后合作。这种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助于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强化企业的人才储备,也能够推动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

作为集成电路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的一名成员,孙丰荣教授积极参与学院的融合协同发展举措,帮助制定和完善学院的学科发展战略和人才引进规划,在学院的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学院的学科整体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他还与集成电路学院和智能创新研究院的同事一道,开始尝试新的校企合作机制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已初步取得成效。

孙丰荣教授及其团队在有组织的科研创新实践活动中,致力于解决重大社会需求问题。他主持并完成的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任务,普遍围绕社会公共健康与生命安全重大需求,研发了多项具有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创新技术,为科技进步和社会福祉做出了贡献。

孙丰荣教授,一位真正的教育者,一位敢于开拓、砥砺前行的科学家,也正在通过科教创新实践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上一条:宋勇(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下一条:孙田丰(翻译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