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倪万,男,满族,1974年生,现为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教授,博士导师。历史学博士后,管理学博士后。
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新华社瞭望智库首批入驻专家。中国新闻史学会新媒体传播专委会常务理事、新闻传播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
山东省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副主任委员。
第三十届、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十七届长江韬奋奖定评评委。
主要从事新闻舆论、网络与新媒体研究。截至目前,已发表论文50余篇(含SCI\SSCI\CSSCI索引近30篇),出版著作/教材6部,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山东省以及山东大学的各类教学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奖励5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
二、主要事迹
抓准建设机遇,昼夜鏖战开发,获得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新闻传播学首批10个之一),并获得国家一流课程2门
2015年后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逐步暂停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转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认定,经过两轮的评选,又转向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评选,并制定了四批评选的规划。2016年新闻传播学院独立建院后,倪万同志作为院长助理、副院长分管实验室建设工作,对于学院来讲,想在短时间内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成果,唯一的渠道便是争取获得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根据教育部四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规划,第一批没有新闻传播学类。倪万同志带领实验教学团队,根据第一批的申报经验,策划设计了三项虚拟仿真实验,争取在第二批新闻传播学类的评选中有所斩获。
经过前期调研、项目比对和项目预开发,最终确定“基于多角色扮演的新闻发布交互式演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参评,但项目本身与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项目评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倪万同志利用假期组织校内专家、院内实验人员、校外科技公司开发人员形成了开发团队,连续数月奋战,最紧张时连续昼夜鏖战开发,由于家庭住址离学校较远,倪万同志连续数天居住在中心校区北门外快捷酒店,保证了项目关键时期开发的进度。
经过倪万同志带领团队的集体协作,在2018年第二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评选,也是新闻传播学类第一批的评选中,倪万同志主持的项目有幸入围,成为新闻传播学首批10个之一,在全国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奠定了山东大学的地位。之后,在2019年启动的国家首批一流课程评选中,该项目也被认定为首批国家一流课程。
另外,倪万同志自2000年开始讲授新闻传播学数字化课程,并将该类课程根据国家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新文科教学的要求等不断更新理念、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团队。在2019年启动的国家首批一流课程评选中,倪万同志主持的“数字传播技术与应用”课程获得了国家首批一流线下课程。同时,主持的基于多角色扮演的新闻发布交互式演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的“新闻评论”课程也获评山东省一流课程。
至此,倪万同志作为主持人获得了国家一流课程2门,作为主持人和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山东省一流课程2门。
面向技术前沿,重塑教学理念,带领实验团队获得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媒介技术的驱动下,新闻传播领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倪万同志199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分配至原文学院工作,当年新闻学专业开始招生,并建立了多媒体综合实验室。从97年开始,倪万同志发挥自己的专业背景,高度关注传媒业界数字化的进展,同时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以及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数字化教育教学的工作。2016年新闻传播学院独立建院后,整合原多媒体综合实验室的部分实验空间及山东大学电视台的实验资源,倪万同志作为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分管实验中心建设,并一直担任实验中心主任,重新规划了新闻传播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一是协同相关教师确立了新闻传播学类实验体系的建设目标,即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媒介技术,通过整合校内外技术、人才、实验空间资源,使实验中心成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实验基地,更好地为新闻传播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撑,使实验中心成为国内一流并在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科研机构。
二是主导重新规划建设了实验中心各个模块,特别是2019年学院搬迁新址,将原有的报纸编辑、广播电视编辑、新闻摄影等传统媒体时代的实验内容全部取消或整合,照新文科建设和新媒体发展的方向,重新规划建设了6个实验室(含12个实验分室)和一个全媒体开放共享大平台,建构了文理工艺交叉的实验教学体系。
三是丰富实验教研队伍,按照文理工艺交叉实验教学体系,倪万同志谋划主导,在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的支持下,积极引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讯工程、信息管理、设计学等背景的教师加盟学院,并作为实验教研师资参与实验室建设。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教学队伍专职人员35人(含实验系列8人),高级职称比例54.3%。另聘请6位业界一线专业人员担任兼职实验教师。
四是提高教学平台开放共享的运行和管理。实验中心建有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网络实验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二是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通过慕课、一校三地的直播课、线上线下结合课程、雨课堂互动系统等方式打造“金课”,目前有7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门慕课,所有课程采用互动教学系统。
2023年山东省重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定(该中心2017年后已暂停评定7年),经过多年建设的新闻传播综合实验中心在学校各部门特别是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的大力支持下,新闻传播学院终于在省级教学平台上获得了历史性突破。
依托部校共建,高标准严要求,带领培训团队连续7年圆满完成山东省新闻从业人员的年度培训和考试组织工作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2013年中宣部、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十所首批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之一,山东省委宣传部对学院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指导和业务上的支持。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山东省全省新闻从业人员培训和考试。该项工作自2017年开始委托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目前已连续举办7年。
2016年新闻传播学院独立建院后,倪万同志于2017年担任院长助理、副院长职务,一直分管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工作。对于省委宣传部委托的年度培训和考试工作,倪万同志深知这项工作不仅是一项大型的培训活动,更是一项关系到山东省新闻行业的政治工作。在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学院党委的指导下,倪万同志带领学院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每年组织专班,协调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圆满完成了培训和考试的组织。
一是参训人员多。每年的参训学员来自全省各地的新闻媒体,少则600-800人,多则2000-3000人。倪万同志带领工作专班,认真谋划培训过程,落实服务细节,将住宿、餐饮、教学、教师等环节一一落实清楚。面对每年连续数周多班次的培训工作,从前期策划沟通、学员对接,到后期收尾、筹备考试,倪万同志带领工作人员每年均有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连续奋战,节假日不休息,保障培训工作不出疏漏、顺利开展。
二是培训师资要求层次高。每年倪万同志亲自邀请校内外政治素养高、学术水平高、授课能力强的优秀学者担任主讲教师,校外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内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著名教授,以及本院优秀教师,与宣传部门邀请的政界、业界专家一起,构建了优秀的培训师资团队。
三是考试组织难度大。除了培训过程,每年学院还组织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的新闻从业人员考试。倪万同志带领工作专班协调学校各个部门,将考场、监考人员、试卷管理、阅卷等工作做细做实,高标准严要求,圆满完成此项任务。
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该项培训和考试依然要正常进行,倪万同志带领工作专班进行了严密部署,培训期间严格落实防疫规定。特别是在大规模考试组织过程中,多部门协同,既保障考试顺利进行,又为学员提供了健康防护等有效服务。
7年来,倪万同志带领培训团队已圆满完成了累计七千人次的山东省新闻从业人员年度培训和考试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