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张春红,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山东大学临床教授,山东大学皮肤性病学系主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擅长中西医结合、激光及美容手术治疗损容性皮肤病。曾获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皮肤科医师,山东大学优秀临床教师,齐鲁杜氏皮科流派的主要传承人之一。主讲《皮肤性病学》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线上一流课程和第三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会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二、主要事迹
潜心教学,育人为先
张春红同志始终坚持临床和教学一线工作,承担临床五年制、口腔本硕等皮肤性病学理论授课及见习实习带教任务,以知识传授为本,注重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谈及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融入,激发学生对皮肤性病学的兴趣和热爱,多次受到学生和督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课堂外,张春红同志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积极提供帮助,以自身经历为依据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更立体、更丰满的优秀医生形象;从学生实际出发帮助确定发展方向,制定职业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建议;对就皮肤科有明确意向的学生,带其体验真实全面的临床工作,在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帮助其培养高尚医德医风,丰富专业知识,增加早临床早科研实践,帮助辅导的学生已保送或考研至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科、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进行深造。对皮肤科感兴趣的学生,按需指导,从对皮肤科的鲜知、熟知、专业选择、导师选择、答辩幻灯制作、碎片化跟诊学习等各个方面进行悉心指导,其中指导的2019级学生朱展鹏,推免至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攻读直博学位,在获得校长奖学金后,他填写的最应感谢的一名老师就是张春红,当代表学校送来鲜花和感谢信时,此刻作为老师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且在山大报道中,他直言:从最初医院纪实片的科室宣传,到大四系统学习皮肤病学、课后交流、见习深入了解,埋下兴趣的种子,皮肤病学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学科,未来,不仅要把它当成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值得热爱的事业去做。在大五这一年,每逢遇到困惑时,常常主动找我谈心交流。教学相长,从中我也学到了一名优秀学生敢于拥抱未知、追新求变、独立思考、一以贯之的努力等等这些优良的品质。
同时个人也得到了成长历练。曾获山东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学能手”、山东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2次获“山东大学优秀临床教师”、“齐鲁医学院优秀教师”及山东大学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提名奖、山东大学三八红旗手等。
致力于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医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接触并学习不同的临床专科,教学侧重兴趣激发与知识传授,重点在于课堂质量,本人擅于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
本人注重临床工作的积累,收集临床典型病例和疑难危重病例,为临床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以慕课、智慧教学系统、微信、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媒体等现代技术及手段为载体进行教学技术改革,让教学实现媒体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基本实操进课堂,如将人工皮、猪蹄引入线下教室;建立丰富的临床图片库,提升学生看图识病的专业能力;课堂中引入最新科学进展,补充疾病宏观表型背后的科学机制,引导学生开始培养科研思维;微视频联合典型案例引入,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小组讨论,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注重加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多维度发力培养学生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本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根据“新医科”建设的新理念、新要求,结合当代大学医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反思教学现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教学改革项目为依托,以教学目标达成为宗旨,以实际教学效果为检验标尺,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本团队自2012年开始线上课程建设,主讲的皮肤性病学,同年获山东大学精品课程,2014年获山东省精品课程,承担完成山东大学教改项目2项,2017年获山东大学慕课建设资助,2018年《皮肤性病学》在中国大学生MOOC平台上线,运行良好,2019年获山东大学精品慕课,并开通校内SPOC,同年《医学美容与皮肤护理》通识课开课。2020年获首批国家线上一流课程。2023年获“山东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及“山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2024年获山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本团队的教学实践经验,于2022年教师节由师生以情景剧形式呈现,并通过闪电新闻网进行直播,获得了全院师生及同行的一致好评,2022年获山东大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关注研究生内驱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研究生的培养与本科生不同,需要对本专科的临床知识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培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研探索能力,经过不断摸索,本人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培养路径。
在临床工作的教学中,坚持医德医风是最重要的生命线,时刻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教育学生在临床观察、诊断、治疗等所有环节中都要严谨认真,不能有“差不多”心理。在临床能力培养上,奉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举措、因材施教,形成了素养、知识与能力并举的教育模式。遇到临床典型病例时,鼓励学生以医生视角诊断疾病,回顾曾经学过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学生对典型疾病的的诊疗能力;对于少见疑难病例,一方面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回顾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建立系统的临床诊疗思维,培养学生跳出框架、不断摸索、进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同时启发科研思维。其中2023年《医学美容与皮肤护理》研究生在线开放课程获得重点立项资助、研究生皮肤性病学临床诊疗思维教材也获得立项,同时也参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国医学教育课程思政案例库《皮肤性病学》。
在科研任务的把控中,本人着重强调科研诚信,重视原始数据的记录及保存,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同时,本人通过自身经历鼓励学生既要志存高远、敢想敢干,又要脚踏实地、驰而不息,通过系列安排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科研能力,解决科研问题。首先,定期组织开展文献精读和略读分享会,便于学生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并从最新研究进展中学习创新方法,总结尚存在的不足,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想法,为课题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经验分享引导学生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与学生共同探讨相关背景文献、梳理实验细节等,提倡学生通过重复或对比实验,严谨求证,言之有据地得出结论,同时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更有深度的新问题,在反复实践中形成创新思维。最后,鼓励已有部分成果的学生积极参加权威学术会议进行发言,在智慧的交汇中擦出新的火花。
本人注重思想引领,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思想、临床、科研等多方面教学的有机结合,更加关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和学院管理工作中,磨练意志、增强抗压抗挫能力。例如研三的朱霞同学,围绕候选人及团队银屑病的免疫炎症的研究方向,筛选中医药作用靶点,在导师指导下,全程参与课题的实验研究,独立完成网药、分子对接、目标分子筛选、实验方法学习、技术问题解决、论文撰写及投稿等工作,培养了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以第一作者将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上;2022级的3名硕士研究生年度考核均在班级前五名,2名获一等奖学金,1名获二等奖学金;目前已毕业的3名硕士研究生,均推免攻读博士,继续深造,其中2名获“国家奖学金”,1名获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十佳学生”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