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政府参事。1996年获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1996至今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教授。2004-2012年受聘美国佐治亚大学研究教授和中科院软件所特聘研究员。工作至今共培养研究生70余人。在图论方面:证明了4个有挑战性的著名猜想,论文分别发表在JCTB, Combinatorica;在组合最优化领域:解决了滑铁卢大学和贝尔实验室发起挑战的两个算法理论问题,论文分别发表在SIAM J Compt和ACM Trans Algorithms;在生物信息学领域: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生物医学顶刊Genome Biology, Genome Research, Nucleic Acids Research,Advanced Science和Bioinformatics发表论文3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13项,其中重点2项。
二、主要事迹
教书育人方面
始终坚持以身示范,教书育人。用严谨的科学精神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意志。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中,陈勇和马勤分别成为美国知名高校的教授,一名获国家级人才项目,三名被任命为高校数学学院的副院长。
科学研究方面
证明了Chvátal等4个有挑战性的图论猜想:李国君教授彻底证明了该猜想的正确性,与香港大学臧文安教授和城市大学邓小铁教授合作发表在图论与组合数学界最顶级的两大期刊之一JCTB(2004)上。李国君教授在图论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还体现在另外三个有挑战性的图论猜想的证明,包括日本数学家M. Kano关于图的连通因子猜想,澳大利亚数学家S. Zhou关于图的边不交哈密尔顿圈猜想,加拿大数学家B. Alspach, K. Heinrich关于图的正交因子分解猜想。相应论文分别发表在图论与组合数学界最顶级的两大期刊之一Combinatorica,专业顶级期刊J. Graph Theory和中国科学。
解决了两个极具挑战性的计算理论问题:解决了滑铁卢大学上世纪80年代发起的基因设计的双目标优化问题。李国君教授突破了可近似性证明的关键屏障,彻底证明了原问题的可近似性,并与城市大学王鲁生和邓小铁教授合作发表在理论计算机科学的两个最顶级期刊之一SIAM J. Comput.解决了上世纪70年代贝尔实验室发起挑战的的计算理论问题:超图嵌入环网的最小阻塞问题。历经若干强势计算理论团队多次的改进,台湾两位学者S. Lee和H. Ho把性能比降至1.5。李国君教授另辟蹊径,原创性地设计出多项式近似方案,彻底解决了超图嵌入环网的可近似性争议。论文发表在理论计算机科学的两个最顶级期刊之一ACM Transactions on Algorithms。
研发了几个生物数据挖掘的高性能算法:把图论与组合最优化的理论和方法成功的用于解决生物数据科学中的关键问题,尤其在转录组同构、基因表达数据分析和癌症驱动信号通路预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重要成果。李国君教授研发的组装算法和基因表达数据的双聚类算法成为生物信息学领域许多重要研究工作的基础。在生物信息学相关的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的顶级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12篇影响因子>15。譬如:Genome Biology 4篇(IF:17.906), Genome Research 1篇(IF:9.438), Advanced Science 2篇(IF:15.100), Nuclear Acid Research 6篇(IF:19.106), Bioinformatics 6篇(IF:5.800),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2篇(IF:4.428).
社会服务方面
成立了全国生物信息学算法研究专委会
成立了山东省生物信息学会
积极承办或协办各类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