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申请人现任软件学院教学副院长,山东省数字与数据融合出版传媒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智慧医疗与精准正畸”研究中心主任。近五年发表ACM/IEEE汇刊文章20篇,获得CCF A类国际学术会议IEEE VR最佳论文奖。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2022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二等奖,泉城产业领军人才。申请人始终围绕“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根本,以特色软件人才培养为核心”为育人目标,深耕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申报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组织成立软件菁英班,制定面向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主要完成人获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担任本科班主任,坚持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获得山东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称号;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建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第二完成人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结合科研项目,带领团队深入产业,引导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激励学生走技能成才、科技报国之路,增强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主要事迹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特色化优秀软件人才
面向大型工业软件,建设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申请人作为本科教学院长,以山东大学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以及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化”的“三型一化”大型工业软件领域高端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大型工业软件领域高端专门人才、培育大型工业软件领域杰出师资为基本任务,以“科教融合、交叉融合、产教融合、国际化”三融一化为支撑,构建了特色化“MAP”三全育人新格局,聚焦大型工业软件领域人才需求,创新“1+2+X”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四个 1/4”的课程体系、完善“五章治教”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机制,探索并实践“三融一化”的人才培养新路径。主持完成了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面向大型工业软件,产学研协同的特色化软件人才培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以主要完成人获得2022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融一化”的拔尖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坚持校企协同,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构建多学科交叉课程资源。申请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突破卡脖子技术壁垒是计算机、软件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关键挑战,面向亟需软件产业领域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更是十分重要。申请人探索校企协同机制培育特色化软件人才。按照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培养具备人工智能和大型工业软件领域专业复合知识和能力的跨学科专门人才,与企业共建《人工智能与工业软件微专业》,山大华天、华云三维共同探讨微专业面向国产CAD工业软件的课程建设内容,实践环节。组织校企协同宣传活动,利用计算机学会,YOCSEF等组织进行名企专家与学生面对面活动,探讨产业发展动态和核心技术需求。联合二十余家企业,成立特色化软件产业发展联盟。在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建设方面,依托产学合作,立足东西部共同发展,计算机通识教育“1+N”课程体系建设获得了第九届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聚焦科研领域学术难题,师德为先培养优秀人才
申请人带领研究团队紧密围绕智能图形图像处理为研究内容,针对复杂图形、图像数据分割中的难点问题:图像边界模糊、纹理复杂度高等进行深入研究,分别在图像弱边界分割,抗纹理干扰分割,高维数据过分割,高紧致性的凸区域分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代表性成果包括:①提出了任意比例点云上采样方法。该方法首次利用了三维模型正交流场几何特性,生成的上采样点云模型能够保持局部尖锐特征,成果发表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EEE TVCG(CCF A类,中科院一区)上;②针对室内场景的RGB-D图像超像素生成,提出了基于加权测地驱动的度量并结合颜色和几何信息的过分割方法,首次将测地距离度量应用于深度图像处理中,为室内场景深度图像处理提供了关键分割技术,成果发表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EEE TVCG(CCF A类,中科院一区)上。相关成果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AAAS Fellow、欧洲图形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等的引用与正面评价,申请人获得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二等奖。
在学术研究中,申请人指导研究生马东阳(2018级学术型硕士),和该生共同提出了图像保凸且高紧致性超像素过分割方法,方法突破性的针对图像生成具有高规整几何属性的超像素,并且具有较好的边界贴合率,该方法一定程度上为具有高质量几何属性的超像素生成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成果发表在计算机图像处理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EEE TIP(CCF A类,中科院一区)上。基于以上成果,马东阳同学获得了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等荣誉,并且获得了去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但不幸的是,2022年2月26日,马东阳同学检查出患有脑动脉瘤,随时有生命危险。申请人作为导师第一时间帮助联系了齐鲁医院以及做脑动脉瘤手术最好的北京宣武医院,在最短时间安排马东阳同学住院检查,并垫付了部分住院费和医药费。申请人发动实验室师生共同为马东阳同学捐款,解决了他的手术费用,最终马东阳手术顺利完成并且康复出院,得以继续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瞄准国家亟需行业需求,产学结合服务社会经济
申请人面向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不断聚焦计算医学与智慧医疗的前沿技术和创新应用。带领研究团队将智能几何建模与图像处理关键技术进行产业领域应用,与山东数字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研发了第一代数字人解剖仿真软件,经历了几次产品迭代,2020年成立山东大学-数字人科技虚拟仿真联合实验室,研究团队在高精度人体断层数据获取、半自动化分割与三维表面重建、人体大数据实时体绘制、腰椎CT数据自动分割与分类识别、虚拟解剖手术仿真方面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产生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三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亿元,协助企业成功在北交所新三板精选层上市,申请人于2020年获批泉城产业领军人才。
申请人带领研究团队利用RGB-D图像采集设备获取现实复杂环境的三维信息,对信息进行融合、建模、分析等处理,实现虚实融合、自然交互,解决了面向复杂纹理背景的高精度图像分割、复杂环境的高精度三维建模、动态人体特征智能识别、多源多通道数据实时同步获取等挑战性难题,在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自助设备、智慧教学、数字出版内容创作、智慧电力、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相关领域在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上市公司)、山东出版数字融合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国有企业)、金现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上市公司)、山东数字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精选层)等单位进行了应用,为山东省企业产业智能化服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应用示范,近三年新增销售额达2.058亿,新增利润6170万元,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申请人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了202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