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年教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青年教师 >> 正文

鞠雷(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研究院))

2024年06月21日 15:35  点击:[]

一、个人简介

鞠雷,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齐鲁青年学者。分别于2005年及2010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学士及博士学位。2011年入职山东大学,现担任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室“EDA数学科学实验室”副主任,“山东大学-蚂蚁集团隐私计算联合研究中心”负责人。

2021年至今,先后担任计算机菁英班秘书、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负责人、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分管研究生教育)。作为核心成员先后两次参与了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的成功申报。2021年作为专业负责人,组织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申报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作为分管负责人及教学团队核心成员,组织《密码设计分析与实现》成功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核心课程(山大唯一一门)。

二、主要事迹

申请人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第一,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以身作则,赢得了院内师生的尊敬。担任学院副院长以来,严格院内导师审核标准,扩大行业导师队伍规模,以“建设一流导师队伍”为目标。定期举办导师培训会,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结合学院博士生数量逐年增多、承担工程硕博士专项研究生培养任务等实际情况,修订学院申请招收研究生人员资格审核方案和院内博士生导师招生名额分配办法;加强密码技术与数学理论交叉研究团队建设。第二,主动关心爱护学生。申请人认真落实“一线规则”,多次组织召开全体研究生座谈会、拟毕业研究生座谈会、工程硕博士专项学生入企实践交流会等,深入研究生中针对学生在校及入企实践期间学业、生活、就业等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研究生的意见建议,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调研结束后组织召开导师座谈会,就学生身心健康、论文质量、专项培养、学生实习、就业指导等问题与导师进行深入交流,及时对学生关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思路和措施。第三,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申请人教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及多种类别的学术资源。组内硕士生李帆本科阶段即在进行实时无人系统在异构计算平台上的设计与实现方面的研究,申请人主动作为,最终促成李帆同学与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生肖上上本科毕业于软件工程专业,结合该生的专业背景及研究兴趣,申请人在研究生阶段指导学生在异构和实时性领域开展科研工作,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该生已通过2024年转博资格考试,将在博士阶段继续研究工作。第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申请人不断鼓励学生走出实验室,到校园、操场去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充足的精力。同时,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羽毛球、篮球、大合唱等各项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

申请人作为网络空间安全教师团队的一员,在担任日常教学任务之外,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多次带领本科生和研究生团队,在国内外多项创新科技竞赛中荣获奖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申请人指导的团队连续两年荣获国赛银奖,在2022 年“华为杯”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中更是斩获一等奖。此外,申请人还指导学生在由CCF体系结构专委会和Xilinx联合举办的全国定制计算算法实现挑战赛中包揽冠亚军。在国际电子设计自动化顶级会议DAC举办的全球范围的智能系统设计大赛中,赢得GPU组全球第三名,并开源了系统代码。申请人全程深度参与竞赛的所有环节,从选题、创新思路的探讨到成果的最终展示。在强调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华为杯”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中,申请人针对当前频繁发生的数据隐私泄漏事件及其对数据安全的严重威胁,和学生团队设计并实现了“FxHENN”——一款针对全同态加密深度神经网络推理的硬件加速器。在此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团队多次遭遇实际工程实现与理论预设之间的偏差,这促使申请人与学生们进行了无数次的深入讨论,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常常持续至夜深。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上百个版本的迭代,团队最终解决了这一系列挑战,显著提升了处理效率,荣获大赛一等奖。

这些竞赛的经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锻炼了他们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申请人始终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努力营造一个开放且包容的学术环境,鼓励学生提出创新见解,并引导他们采用系统化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申请人注重将最新的科技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并积极引入跨学科的知识。通过引入创新项目,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热情,并积极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科技创新领域的核心力量。

申请人长期致力于带领团队青年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国产开源软件社区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在与蚂蚁集团在隐私计算领域的合作中,申请人和申请人的团队参与了“隐语”开源隐私计算框架的开发。这次的合作使得申请人们学院成为蚂蚁“隐语”开源社区的成员单位,并且以唯一的高校成员的身份出现在在隐语开源社区硬件加速特别兴趣小组(SIG)中。为了进一步深化合作,申请人们还和蚂蚁集团成立了“山东大学-蚂蚁集团隐私计算联合研究中心”,围绕蚂蚁隐私计算开源生态开展了多项产学研合作课题。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开发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和参与高水平项目的机会。在与腾讯的合作中,申请人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国内三大OS开源社区之一的OpenCloudOS社区的开源活动,整个活动中全院师生贡献了一百五十余项被认可的提交,申请人的多名学生也获得了OpenCloudOS开源贡献者证书。这些经历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技术水平,还增强了他们对开源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种实践经历无疑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华为的OpenEulerOS操作系统生态构建中,申请人和学生们共同参与了OpenEulerOS操作系统对国产鲲鹏处理器和异构内存的支持优化工作。同时,申请人们还积极参与昇腾社区的建设中,为昇腾AI加速器的编译优化和生态构建提供支持。这些项目不仅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前沿技术,还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工程能力。

在教学层面,申请人通过将这些实际的开源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在高质量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开源工作中来。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申请人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一条:蒋鹏(商学院) 下一条:李峰(计算机学科与技术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