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年教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青年教师 >> 正文

王海龙(微生物技术研究院)

2024年06月21日 15:18  点击:[]

一、个人简介

中共党员,教授,博导,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副主任、副院长、党委委员,基因编辑党支部书记,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委员(挂职),生物技术本科专业负责人。两弹一星理想信念等人才国情研修班结业,山东大学五星级党支部书记。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期满优秀)、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第一层次)获得者。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8篇,包括Nature Protocols(2)、Nucleic Acids Research(3)、Trends in Biotechnology、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Microbial Cell Factories等。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学大赛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奖、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十佳书院导师(2019、2020)等。参编十四五规划教材。担任《Frontiers in Genome Editing》《BioDesign Research》等国内外期刊副主编、编委。

二、主要事迹

深耕科研,立志打造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基因编辑技术

候选人于2009~2010年读博期间作为访问学者来到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跟随“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家特聘专家”张友明教授和“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2010年度科学家奖获得者”A. Francis Stewart教授学习世界著名的Red/ET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已经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Genetic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ethods等多个高水平杂志,被引用12760次,相关专利技术转化到国际一流生物医药企业用于人源化抗体等药物开发。候选人在德国学习期间,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此期间的成果Red-ccdB无痕定点突变技术以独立第一作者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3年,当张友明教授要回到山东大学时,恰逢候选人刚博士毕业,张老师诚挚的邀请他一起来山东大学,候选人在第一时间满心欢喜的答应了,放弃了继续出国深造的机会,来到山东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师徒二人从一间空办公室和一间空实验室干起,虽然每天都忙得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但二人都为能将Red/ET技术服务于祖国而甘之如饴。候选人身兼数职,一边做实验,一边管理财务,一边采购实验仪器耗材,还要一边负责实验室装修。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几年,两个人的团队变成了几十人的团队,两间空屋子填满了各种先进精密的实验仪器。在此期间,候选人的科研成绩也硕果累累,不断创新Red/ET基因编辑理论和技术,创建的高通量直接克隆和转移基因簇的技术平台和ExoCET直接克隆技术分别以首位并列第一作者和独立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 Protocols和Nucleic Acids Research,并获得“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和“山东大学重大科研突出成绩奖励”。

2018年,候选人因优异的科研成绩直接获评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成为了山东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同年获评“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18~2020年,继续扎根于山东大学这片沃土,候选人持续创新Red/ET基因编辑理论和技术,应用于聚酮类生物农药高效合成和结构优化;并面向非洲猪瘟防控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非洲猪瘟病毒载体疫苗研发;面向遏制细菌耐药的国家重大需求设计合成人工噬菌体。此期间的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Trends in Biotechnology、ACS Synthetic Biology等期刊;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等项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位)。

2021年,候选人的科研事业再次迈进新征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和“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第一层次)”。此后几年,候选人再接再厉,于2022年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和“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023年获评“中央高校优秀青年团队项目负责人”;在2024年的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期满考核中,获得“优秀”。近三年,候选人继续深耕于微生物基因编辑与药物合成生物学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Protocols、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Microbial Cell Factories等期刊。

对照立志打造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基因编辑技术的誓言,候选人的理想之花已经含苞初放。候选人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开发的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服务全球14个国家的课题组174组次,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单位。同行学者利用他开发的技术,在Science、Nature期刊发表论文71篇。其研究成果被3位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主编的著名图书Metabolic Engineering: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和著名期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等评述。

候选人将不忘初心,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继续为我国微生物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开发应用发光发热。

不忘初心,一心向党,听党召唤,使命必达

候选人于大学二年级加入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名20多年的老党员了。2021年12月,候选人被任命为“基因编辑党支部书记”;2022年7月,被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师生推选为党委委员。候选人一直都很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到山东大学工作以来,候选人于2018年参加山东大学高层次青年人才“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专题培训,赴贵州遵义学习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于2019年赴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山东省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班”结业;2022年赴青海省参加“山东省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班”结业;2022年参加山东省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班”结业,并担任第四组召集人。

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候选人定期组织师生党员召开“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并组织开展“党团共建促发展,推进融合产学研”、“清明思故人,网上祭英烈”“消防安全护暖冬”等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先后与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党支部、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签订党支部党建结对共建协议。候选人还在支部建设了“党建育人图书角”,组织党员读写楹联经典。

2022年,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因为新冠疫情两次进行校园封闭管理,候选人带领研究院蓝谷校外实验室师生组建起“蓝谷战疫临时党支部”,肩负起为每一位师生做好服务保障的重任。候选人与大家共同制定了《蓝谷防疫暂行规定》,并与学生同吃同住长达一个月。在此期间,他帮学生送饭、订物资,与学生交流学习和生活状况,为大家鼓舞士气,提供保障。

候选人获评“2022年微生物技术研究院优秀共产党员”和研究院“我来讲党课”三等奖。候选人党支部获评“2022年山东大学五星级党支部”。党支部教师党员卞小莹获得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第十三届青岛市青年科技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优秀指导教师、“第九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亚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2023年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21-2022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奖等奖项。支部党员王涵、庄燕、崔洁等组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2023创新大赛”金奖、“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亚军。党支部副书记、学生党员崔天琦获评“2023年研究院优秀共产党员”。学生党员白先平获评2024年度“省级优秀毕业生”和“校级优秀毕业生”。学生党员陆秋杰获评2024年度“山东大学校级优秀毕业生”。

2024年,候选人被任命为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委员(挂职),兼任山东大学(青岛)-青岛蓝谷管理局科教产融合发展对接专班副组长。参与青岛蓝谷管理局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等相关工作,并参加青岛市和即墨区的多次理论及党风廉政建设学习。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候选人不忘初心,一心向党,听党召唤,使命必达。

一心为公,实干为要,积极服务科教产融合发展

候选人积极承担行政工作,尽心尽力为师生服务。2020年,候选人被任命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挂职),协助承担仪器设备、家具类资产管理工作,还主要负责推动大型设备开放共享。此外,还参与了多次“青岛校区学科协作设备网”改版方案的讨论会和微信小程序“仪帮帮”上线筹划会。通过对本校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兄弟院校的调研,候选人与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协助调整制度和政策。

2021年11月~2023年9月,候选人被任命为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研究院资产、实验室安全工作。2023年9月至今,分管本科教学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

围绕教学工作,候选人组织主持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组织开展开学第一周公开课活动,参与生物技术专业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组织参与“清原农冠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和实施,邀请全国名师为教师作报告并交流经验等工作。候选人组织教师统一制作通识选修课宣传册,2023年研究院成功开设46门该类课程;组织获批立项3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组织立项2项研究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组织开设两门暑期海外师资课程。魏天迪副教授参与课程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梁泉峰教授和王书宁教授指导的本科生在2023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中荣获金奖。庞昕、凌建亚教师指导本科生在2023“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竞赛中获得省级奖项。

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候选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对接相关政企部门,持续推动各类校地、校企合作。候选人与齐鲁制药、信达制药、潍坊市科技局、蓝谷管理局、宏济堂制药、齐都药业等企业和政府部门就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相继调研济南历下区、济南高新区、济南历城区、青岛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单位,与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展座谈交流40余次。候选人还积极组织推动承办各类会议,包括“中科科创·新领军企业培养项目”活动走进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此外,候选人积极推动与济南历下区政府、济南高新区政府、科学出版社、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等单位的全面战略合作,组织推动共建“山东大学-丽山生物基因编辑联合实验室”,与博安生物、齐鲁动保公司共建获批2个“山东省工程中心”。

围绕资产管理工作,候选人负责组织盘点固定资产、论证设备申购等工作。仅2023年度,候选人盘点固定资产12528台件,总原值超3.38亿元;新论证21台设备申购项目,总值5778万元;组织获批立项大型设备能力提升项目、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项目等6项,总经费超过150万元。

围绕实验室安全工作,候选人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演练和安全检查,联合校区党工委保卫部补充消防安全器材,组织制作实验室安全分类分级和紧急喷淋使用说明标识牌,开展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专项整治等工作。候选人通过与师生交流、实地查看、实验室安全项目征集等方式,调研实验室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教育工作。2023年,研究院获评山东大学“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3人荣获“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

候选人一心为公,实干为要,积极服务科教产融合发展。

上一条:孙宗锋(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下一条:王辉(文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