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集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集体 >> 正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岛)

2024年06月21日 15:52  点击:[]

一、集体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以及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点,同时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两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教职工119名,专任教师55人,其中国家级人才7人,校级人才19人。在读学生1712名,其中本科生1261名、硕士研究生332名、博士研究生119名。

计算机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对标对表学校工作要点,精心布局、奋勇争先,稳步推进学院“双一流”高质量建设工作,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二、主要事迹

事迹一:党建引领情况

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立足顶层设计,紧密围绕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改革,推动形成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聚焦主题主线、组织各类理论学习160次;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校内外调研55次,突出实干实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动真碰硬抓好检视整改,围绕6个方面重点工作,有效转化30项成果、完善整改20项措施,有力推动“问题树”转变为“成果树”,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事迹二: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学院领导班子凝聚力、公信力、战斗力强,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群众基础好,团结带领全院教职工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学院试行“大办公理念”,杜绝“两张皮”现象,把支部建在连队上。学院综合办公室设办公室主任进行统筹协调,学院教工机关党支部设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和纪检委员,学院工会设工会主席、女工委员、文体委员、组织委员和福利委员。同时在工作中注重把党的活动向工会工作渗透,将工会活动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工作机制,党政工结合,在学院实现了1+1+1>3的效果。

事迹三:数链融合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规划论证会成功召开

山东大学数链融合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规划论证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成功召开,经过充分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中心研究任务设置合理,建设目标清晰、研究团队结构合理,保障建设计划完备,管理运行机制健全,符合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要求,同意通过论证。

数链融合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并联合山东大学软件学院、环境研究院、金融研究院以及山东省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共同建设,同时联合浪潮云、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白山云科技有限公司、中孚信息有限公司,将共同推动数链融合核心技术的研发及其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中的落地应用,助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重大战略。

事迹四:《高置信计算(英文)》(High-Confidence Computing)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下达2023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入选项目的通知》,由山东大学主办,计算机学院承办的《高置信计算(英文)》(High-Confidence Computing)成功入选。HCC于2020年入选山东大学“强刊兴学”计划,2021年正式创刊。期刊面向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以推动发展保障国家信息安全自主技术为目标,以服务新兴信息产业为基本,发表经过严格同行审阅的高质量、原创性的高置信计算理论与应用相关的学术文章,致力于解决该领域从理论到系统各个方面的挑战,旨在为高置信计算交叉融合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事迹五:工作实绩情况

1.构建了独具山东大学计算机学科特色的“一核·二驱动·三视角·四工程”的党建格局和文化品牌,提升对内支撑服务能力和校院文化引领水平,为推动学院发展提供了实施路径和坚强保障。

2.构建了以“一个基础、三个融合”为中心的学科发展规划,与土木、环境、法学等学科建立交叉团队,发挥计算机学科基础基座作用;截止到目前,最新计算机科学全球ESI排名96位(全球前2‰),形成了学科排名稳步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入选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

建设完成数链融合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并积极组织申报山东省重点实验室;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5项,横向项目51项,基金总数再创新高;共申请专利20项,获得授权专利34项;与浪潮共建元计算研究院,合同金额一亿元。

3.秉持“引得进、育得好、扶得起”的人才引育理念,配合学院着力深化学院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坚持引育并举,参与组织多次海内外线上人才招聘会;加强人事制度体系建设,完善预聘制教师的考核和退出机制,健全分类考评激励体制; 在学院教师的努力下和学校有力支持下,学院国家级人才数实现翻番式增长,学院引进国家四青人才1人、山东省级青年人才2人、优秀青年学者4人,培育山东省级青年人才1人;进一步强化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的顶层设计,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对推动多元化人事考评制度建设进行重点调研,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育、考核奖励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政策完善,学院连续两年获评“山东大学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4.在本科生培养方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获国家级一流课程、省一流教材、省级创新大赛奖励各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3项、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本科教学优秀奖1项;全面参与教育部“101计划”,完成省某重点计划项目申报,获教育部拔尖2.0课题1项、省级教改2项、校级教改6项;教师获省级教学比赛奖励1项、校级教学比赛奖励3项;CCF CSP获全国Top30高校第1名;出版新工科教材1部,建成核心课程在线实践教学系统,获校教学创新大赛和CCF CSP优秀组织单位;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研究生生源质量持续优化,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获评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2项、山东大学专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等多项奖励。

5.完善创新育人体系,提升学生系统创新实践能力、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立德树人工作成效。年度内学生团队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二等奖、省一等奖、学校“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比赛一等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深化开展,学生综合评价实施办法更为细化,校外成长发展导师制度启动试行;新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5个,3人获得校长奖学金,110人次获国家级科创竞赛奖项。

6.依托获批的山东大学全球一流学科合作计划项目,加强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提升了计算机学科的国际化水平;积极与地方政府和行业领先企业建立深入的产教融合合作关系,举办山东大学-青岛地铁集团数字化人才专题培训班,切实提升青岛地铁员工数字化建设能力,助力青岛地铁数字化转型;与浪潮云共建元计算研究院,在双方高水平研究创新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构建元计算产业服务创新生态,推动元计算关键技术成果产业化落地;与浪潮软件成立山东大学-浪潮科技数据要素治理研究中心,聚焦素安全治理与流通、大数据管理与挖掘等关键技术并面向企业技术需求,通过应用基础研究和产学研合作研发,提高相关科研成果转化率。

 

事迹六、其他方面

学院全体教职工立足岗位实际,凝心聚力,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并斩获了多项奖项,全院上下形成了“拧成一股绳、团结共发力”的良好局面。

2020年青岛校区教职工羽毛球球比赛团体第六;

2020年青岛校区教职工乒乓球比赛团体第一;

2020年获得山东大学2020年教职医务员工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二等奖;

2021年山东大学全名运动会校区团体第五;

2021年获得“永远跟党走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教职医务员工合唱比赛校区二等奖;

2021年获山东大学教职医务员工气排球比赛青岛校区第三名;

2022年度获评“新闻宣传先进单位”

2023年山东大学全名运动会校区团体第五;

2023年获山东大学教职医务员工气排球比赛青岛校区第一名;

2023年获山东大学教职医务员工气排球比赛优秀组织奖

上一条: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 下一条:公共卫生学院健康医疗大数据团队

关闭